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北海李家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详细内容

北海李家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3-05-02     作者:陈晓旭【原创】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以武术技术为载体,农耕文化为基础,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传承、发展、完善的一种特殊的、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传统文化。由于社会文化变迁等因素,北海李家拳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现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及田野调查法,以北海为调查地点,通过对北海李家拳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归纳总结北海李家拳传承与发展的规律,以期为北海李家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可行策略。

 

前言

李家拳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部和西南部,含现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是流传于北海市合浦县一带的传统武术项目,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家拳是中国南拳五大流派中的一个拳系,其出现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末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2012年5月,李家拳及南蛇过垌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受社会变迁、地理、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北海李家拳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本研究致力于对北海李家拳进行推广,希望可以对当地文化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希望通过本研究,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北海李家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及田野调查法,选取北海为田野调查地点,通过对北海李家拳武术文化传承、发展现状的研究,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其中探寻其传承与发展的可行策略。

研究结果与分析

北海李家拳概述

李家拳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部和西南部,含现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它是中国南拳五大流派中的一个拳系,其出现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末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中国“南方五虎将”之一的合浦人赖成己拳师为李家拳的代表。据1982年第3期《广西体育史料》中《解放前广西的武术活动》一文载:赖成己十分关心合浦地区的武术活动,为振兴民族尚武精神,推动国术运动的发展,他常邀请地方上各门派的老拳师及武术爱好者座谈,交流拳艺。经过多次倾谈,赖成己成立了合浦地区第一个群众性武术团体——“珠光国术社”。“珠光国术社”的新老拳师团结广大武术爱好者,积极开展武术活动,经常组织人员到北海合浦农村等处巡回表演。“珠光国术社”还利用平时公演积聚的资金,免费进行南拳(李家拳)、太极拳教学。

北海李家拳传承与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全球化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农村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传承人是其必须重点关注的焦点[1]。掌握某一拳种技术及理论体系,并引导该拳种发展的重要人物,目前多处于自生自灭、自然自觉的状态;但作为一项以人的传播为主导的文化传播,农村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研究只能从传承者开始[2]。口传心授、耳提面命是传统武术的主要传承方式。不论是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的师生传承,还是以民间社团为纽带的社会化传承,都需要依靠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传统武术经常伴随传承人的存在而存在,逝去而消失。

经过调查,笔者了解到北海李家拳流传至今,代表性传承人共有三位:赖成己、陈同庠、黄永初。其中,赖成己、陈同庠两位传承人已故,现任传承人黄永初为广西合浦县廉州镇人,大专,自幼习武,1970年开始练习北海李家拳。在北海市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李家拳”基地成立,这对当地李家拳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建馆至今两年多,由第三代传承人黄永初执教举办的培训班,学员共四百多人。其学员来自各地,包括北海市、广州市等地,且从业范围广,包含中小学生、教师、回乡大学生、在职及退休人员等。下表为李家拳的传承人谱系。

李家拳传承人谱系表

代序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

文化

程度

传承

方式

备注

1

2        

3

赖成己

陈同庠

黄永初

1888年

1914年

1945年

小学

小学

大专

师承

师承

师承

已故

已故

李家拳主要由合浦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进行管理,但该单位的干部并无李家拳专业人才,只是偶尔去拳馆跟练,对北海李家拳内在文化的了解不够,无法把握李家拳的发展趋势,致使其对北海李家拳武术文化的挖掘不全面、不细致,这严重影响了对李家拳文化的保护。

农村传统武术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3]。因此武术文化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没有经济发展作基础,文化的发展将成为空话。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会反作用于经济。受限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当地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这使其人才流失严重。在合浦县,从事李家拳研究或教学的人很少,目前只有黄永初一人在对其进行搜集和整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多年练习李家拳的武者并没有深入了解李家拳中一些动作的意义,这并不利于北海李家拳文化的传承。另外,北海李家拳缺乏人才,导致其文化传承缺失,同时缺少创新,故其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北海李家拳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

拳种文化缺失

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影响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农村传统武术文化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焦点。由于北海李家拳的传承方式是师徒口耳相传,且拳师及传承人的文化教育水平不高,相关武术书籍几乎不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海李家拳武术文化的发展[4]。传承人是武术文化的代表人物,肩负着传承武术及武德的重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传承人的文化素养水平决定了武术文化的发展高度。目前,传承人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北海李家拳武术文化的发展。

传承方式单一

中国传统武术根植于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武术难以大众化,且在这种传承方式下,若传承者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继续传承工作,那么其传统武术技艺将面临失传,继而造成巨大损失[5]。因此,当前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急需进行改变。当前,北海李家拳武术文化传承仅靠传承人进行,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北海李家拳武术文化的传承方式较为落后、固化[6]。

练习人员年龄分化,专业人才匮乏

在北海市合浦县练习李家拳的学徒大部分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有部分大学生在假期跟着一起训练,一部分教师、在职、退休人员也会偶尔跟着训练,其目的是强身健体。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创业,为将来的生活作打算,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将北海李家拳淡忘,而练习北海李家拳的群体也会越来越少,这导致北海李家拳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存在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长此以往,李家拳将慢慢失传。

笔者在农村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现在参与北海李家拳练习活动的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很少有青少年。现在,青少年群体对李家拳等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不高,不愿意去学习和继承传统技艺,更愿意将时间花费在电子产品上。即使出去运动,也会优先选择羽毛球、健美操等运动方式。另外,许多青壮年因为要外出打工,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拳术,以至于农村很多小于40岁的人,都不太会打北海李家拳。随着时间的流逝,长年居住在农村且会打北海李家拳的长辈会逐渐减少,而北海李家拳因为受现代社会发展的冲击,练习者会越来越少,缺乏后备人才,久而久之,其便会随着老一辈传承人退出历史舞台慢慢失传,直至消失。

缺乏资金支持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北海李家拳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样需要足够的资金作后盾。在平时节假日,北海李家拳传承人黄永初开办传承辅导班的活动都是义务免费的。但由于没有得到政府的扶持,传承人的生活补贴得不到落实,传承人生活困顿,故其每年只能将假期办培训班获得的培训费作为全年的生活费。然而,开办收费的培训班,会导致部分学员放弃培训。另外,目前合浦大型企业家赞助李家拳发展的活动尚未形成规模,其产业化开发有限,竞赛活动也不多,使得北海李家拳的传承与发展步履维艰。合浦县旅游景区没有利用李家拳打造品牌知名度,也没有投资商以李家拳文化为内容包装旅游产品。总之,北海李家拳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北海李家拳武术文化的整理、传承、推广工作都难以进行。

北海李家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分析

全面梳理拳种内容,建构科学技术理论体系

要想传承发展好北海李家拳文化,就要全面梳理其拳种内容,建构科学技术理论体系。首先,正确引导拳师的观念,使其主动将相关资料、武术技术贡献出来,以便整理李家拳的文化特点,为其构建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即结合需求者的不同特点,重新构建传统武术技术体系,编排武术套路;整理农村传统武术的技术理论与文化理论,让理论指导技术,技术结合理论,从而构建更加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次,用现代科学(如运动人体科学、运动生理学等)解释传统武术中的问题,让传统武术更加科学[7]。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现代化的武术人才

事实上,不论是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的师生传承,还是以民间社团为纽带的社会化传承,都需要依靠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传统武术伴随传承人的存在而存在,逝去而消失。可以说,武术传承人及武术专业人才在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积极主动地寻找适合的武术人才,并根据大众化需求,调整武术技术,让农村传统武术的练习内容更加简单、多样[8]。在教学方式上,要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提高本地传承人的文化教育水平。定期举办武术赛事或活动,吸引各地人才前来交流学习。完善武术相关设施设备,提高对学生的武术及武德教育水平。

加强政府对特色拳种的引导与扶持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北海李家拳在资金、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注重对武术的宣传和对民众的引导,强化农村武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武术文化管理体制,以保证传统武术的发展及文化建设[9]。要合理配置传统武术文化资源,强化管理,设置合理的奖励及监督管理机制,使农村武术文化更加合理规范。另外,由于北海李家拳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及老拳师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问题,传承人生活困难,经济贫困,而年轻人为了生存,失去了对武术传承的兴趣,这使得北海李家拳武术传承一度遭遇危机。因此,要给予传承人一定的经济扶持,解决传承人的生活问题,提高其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这对北海李家拳的保护传承而言至关重要。

特色拳种结合旅游发展

发展武术产业也是保护武术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10]。以北海的武术为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北海民间武术馆,将武术与旅游结合起来,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到北海学习传统武术,并以此为契机发展特色武术产品及农家乐,让游客在北海品尝美食,感受传统武术文化氛围的同时,购买武术产品,体验学习传统武术的乐趣。

结论

北海李家拳是北海地区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其传承与发展受到社会关注,相关部门虽然采取相关措施加强了对北海李家拳的传承与发展,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拳种文化缺失、传承方式单一、练习人员年龄分化、专业人才匮乏、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全面梳理北海李家拳拳种内容,建构科学技术理论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现代化武术人才;加强政府对特色拳种的引导与扶持;让特色拳种结合旅游发展等策略,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北海李家拳。

 


        注释

[1]杜寿高,王鸣骏,李佳静,等.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J].武当,2021(08):73-74.

[2]杨磊,朱玉群.传统武术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3):140-142.

[3]肖亚康.新时代中原武术文化资源转化开发研究[J].武术研究,2022,7(01):27-29.

[4]戴武君.浅谈佛山武术文化当代价值与发展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3):116-119.

[5]马文友,汪明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武术文化品牌建设的四重维度[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01):73-80.

[6]袁安发.“生存空间”理论再认识:土家族武术文化在社会变迁中的生态危机及拓展途径[J].武术研究,2022,7(06):25-27.

[7]袁安发,郭梦瑶.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土家族武术文化特征研究[J].中华武术,2020(07):121-123.

[8]车璐,陈飞,王晓东.武术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20(04):56-60+98.

[9]郭娟.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研究——以武术文化为例[J].武当,2023(03):79-81.

[10]向宇宏,巴义名.贵州省级体育非遗“畲族武术”文化阐释及传承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32):129-132+137.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