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网络传媒 >> 融合出版背景下图书编辑的“守”与“变”
详细内容

融合出版背景下图书编辑的“守”与“变”

时间:2023-05-30     作者:付佳洁【原创】

随着媒体间的界限被打破,融媒体生态渐成体系,融合出版已成为当前处于瓶颈时期的传统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在融合出版背景下,编辑在积极寻“变”,创新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的同时,坚守传统出版之“优”,坚守职业初衷,不断提高责任意识,保障出版物质量,在“守”中寻“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战略,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从《规划》可以看出,努力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在数字经济时代,图书出版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守正创新,用好数字技术,做好出版服务,扎实走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之路,助力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当今时代,融合出版在各个出版单位应用广泛。在推动出版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需要的背景下,融合出版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那么厘清和规范融合出版及相关概念就非常重要。2021年12月31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的融合出版概念及定义专家审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全国编辑出版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田胜立认为,融合出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已有所拓展,是传统出版适应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广泛应用而发展的新型出版方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立提到,融合出版可以表述为以出版(内容)为核心,跨越不同媒体形态,跨越产业链上下游的一种新型的技术驱动的出版行为,体现着一种“泛出版”的趋势。会议就“融合出版”的概念表述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原则上同意融合出版作为术语纳入编辑与出版学名词术语表中,将融合出版概念表述为“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融合出版旨在以传统出版核心内容为架构,集合图、文、音、访等多种功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整合内容、功能和渠道等多个层面,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传统纸质图书、数字技术多媒体图书、有声读物、二维码链接、交互界面等多种产品形态的研发与多维度呈现,打造出可以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优质出版物。

融合出版是出版理念的时代性革新,需要成为懂出版、懂技术、懂传播、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这对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拓展了出版产业的可发展领域,但是出版的核心内容——优秀的作品并没有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融合出版背景下,编辑在积极寻“变”,创新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的同时,也要坚守传统出版之“优”,坚守职业初衷,提高责任意识,保障出版物质量,在“守”中寻“变”。

坚守传统出版之“优”,以打造优秀出版物为核心目标

坚守职业初衷,做学习型编辑,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当前形势下,各个出版社出版物不论是规模方面还是种类方面,都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同时出版周期逐渐缩短,出版流程不断优化。部分出版社在编辑审稿前不能坚持“齐、清、定”发排要求,在编校环节存在审稿、校对、定稿同步进行的问题,甚至会出现为了控制成本、精简人力,盲目减少审校环节的情况。这样的工作流程打破了一直以来编校工作的科学分工原则,严重影响了校对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容易导致编校出现差错,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图书出版质量。《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图书“质量管理2020”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通报》显示,2020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开展了图书“质量管理2020”专项工作,重点对2019年以来出版的社科、文艺、少儿、教材、教辅和科普类图书进行编校质量检查。此次共组织抽查60家出版单位的图书180种。经专家审核,认定19种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涉及16家图书出版单位。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图书编辑应当坚守职业道德准则,坚守职业初衷,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编辑,打造优质图书。一方面,编辑要紧密关注产业发展新技术、新动态,适应新形势下的融合工作模式,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另一方面,编辑要不断学习,拓宽思维,勇于创新;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加强业务学习,阅读专业文献,扩充和更新专业知识,注意工作总结和经验积累,促进编辑工作更好地开展。作品是编辑的立身之本,编辑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

增强责任意识,确保内容导向正确

编辑应该不断增强自身政治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书稿策划和审读的过程中,编辑应遵循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对书稿内容进行专项思想政治审查,从国家和国民形象、党政方针、国际关系、民族宗教关系、文章价值导向等多个方面把关,以保证出版物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增强质量意识,严抓“三审三校”执行

“三审三校”是我国所有出版单位必须在内容编辑环节遵循的基本制度,对提升出版物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审”,即出版单位在内容编辑环节应履行初审、复审和终审三道程序。初审应由出版单位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一般为责任编辑),负责从编辑的专业角度对选题内容的文化、社会、学术价值进行多方面审查,严格把好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三方面,并撰写初审报告,提出对稿件内容的修改建议。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负责审读全部稿件,并对稿件质量和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作出总体评价,并解决初审中提出的问题。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负责对稿件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倾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等方面作出评价。如果选题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内容,属于应当由主管部门转报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备案的重大选题、或初审和复审意见不一致的,终审者应通读稿件,在此基础上,对稿件能否采用作出决定。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三校”是指出版社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一般图书的专业校对应不低于三个校次,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本社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由此可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既是保证图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又是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加强编校人员梯队建设,推动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编辑只有严格遵循“三审三校”制度,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稳步前行。 

勇于创新,顺应行业发展趋势

创新思维模式,将核心产品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

在技术方面,与人们印象中的“多媒体”不同的是,现如今的融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综合检索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并将其进一步加工处理,将原本比较抽象的信息变得可以被人感知。当代编辑在工作中需要面对的信息多种多样,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编辑在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编辑必须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下大力气学习新理念与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熟练使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各类App,紧跟科技发展步伐,深入了解大数据技术等前沿科技,深入学习数字和网络技术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图片处理、视频制作、数字采集、信息检索等技能,在工作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关键信息的提取,深度分析信息,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选题策划方面,编辑可以通过利用好网络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快捷地筛选到有价值、便于应用的信息,对选题策划中的主题、拟邀作者、市场前景等信息进行检索。例如,编辑可以利用词频辨别和分析媒体热点及学科前沿信息,掌握目标读者的兴趣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选题方向的预选。编辑可以突破传统寻找作者的方式,通过阅读各类App、公众号发布的文章、评论、观点,或直观,或综合地考查拟邀作者,包括但不限于创作理念、专业知识、作品转载量等多方面的情况,不断挖掘作者资源,建立并逐步完善作者库。

创新产品立体呈现形式,将内容提供与增值服务深度融合

在选题策划阶段,图书编辑应以目标读者兴趣点为指向,横向和纵向发散思维,深挖产品内容,努力创新产品的立体呈现形式,如加入二维码、虚拟沉浸式体验技术、交互界面等前沿技术,实现内容多终端呈现,延伸增值产品链,将相关衍生品以动漫、视频、有声书、交互式App等形式进行植入,促成作者、媒体、读者等全方位互动,从而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不同选题类型的产品表现形式、技术方法和增值服务模式也有较大的差别。如对目前各家出版单位主抓的主题出版,图书编辑可以以重大时间节点、重大理论、重点题材为依据划分板块,运用先进技术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在海量信息中选择精华,并将其制作成易于读者理解记忆的短视频,为读者提供实用型知识服务产品,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定制讲座、主题沙龙服务,引导全民阅读。又如教辅图书出版,编辑除了可以用二维码链接名师课、习题解析等内容外,还可以链接交互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学生可以提交多种形式的回答,展示个人作品,作者也可以进行查阅、投票、留言等。利用数字化内容和智能交互功能有利于实现图书的立体化,进而实现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创新营销模式,进行即时、全程、立体化的营销推广

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的主要手段多是各出版社发行部门发货、铺货、线上和线下围绕图书主题的宣传活动,编辑对发行阶段的工作的了解和参与并不多,甚至是不了解、不参与。融合出版背景下,营销模式的创新是贯穿全程的。

首先,在选题策划阶段,编辑要对后期的营销推广进行深度思考、调研。比如,如何提前锁定读者群体,如何提升读者参与感,如何让读者持续关注等。

其次,在书稿审读过程中,编辑也要对书稿中的闪光点保持高度敏感,及时记录灵感,整理资料,将宣传软文与读者进行分享,征集读者建议,使读者从过去传统的受众变成直接参与者。这样既能激发读者积极参与的兴趣,使读者从创作者的角度对图书进行不同于以往的理解,也能通过编辑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促进口碑传播,从而取得良好的口碑营销效果。同时,编辑还可以通过交互App与读者进行互动,以此增强读者的品牌黏性,进而提升读者对出版社的品牌认可度。

最后,在营销渠道方面,日活跃用户数量十几亿的抖音、快手引发了继当当、京东、天猫等自营电商后的又一次图书销售渠道的变革。2022年,抖音电商全年销售2.5亿单图书,图书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315%。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东方甄选”凭借“知识带货”迅速走进大众视野,董宇辉凭借直播带货这一方式带动《额尔古纳河右岸》四个月销售额破千万元,《额尔古纳河右岸》也成为2022年抖音电商平台人气最高的图书。倪萍携新版《姥姥语录》和《姥姥语录美绘本》做客“东方甄选”直播间,13.7万册全部售罄;毕淑敏新书《毕淑敏自选集》在抖音电商平台3小时售出超20万册。《抖音电商图书行业发展数据报告》显示,抖音平台日售图书超45万本,月消费人数超1000万,同比增长205%。直播带货的大火反映出了图书销售市场的变化。从线下书店到线上直播,是图书销售的逻辑变了吗?从过去到现在,图书的核心从未发生改变,优质的内容从来都是赢取读者市场的核心因素,内容为王长久以来被出版业奉为圭臬,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亦是如此。直播带货大火只是反映出图书销售渠道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此背景下,图书宣传方式可以不局限于名人推书,熟知图书内容的编辑可以发挥优势,担任图书及其相关产品的“设计者”“推广人”“代言人”,在直播过程中从编辑视角向读者分享图书。

“守”与“变”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守的,是本色,是原则,是专业,是精神;变的,是模式,是形式,是手段,是思维。融合出版时代大幕已经拉开,新时代的图书编辑要继承老一辈编辑优秀的出版精神,保持思想的活跃,顺应时代潮流,以变应变,做一名优秀的出版人。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