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馆藏建设 >> 信息时代让高校图书馆 更“聪明”
详细内容

信息时代让高校图书馆 更“聪明”

时间:2023-05-30     作者:郭军城1 李翠轻2 曾繁磊3【原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很多传统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供给转向了服务,实现了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现对信息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与阐释,梳理信息时代推动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各种技术,研究图书馆智慧化进程中各方面的技术运用,展望智慧图书馆今后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如何与时俱进,提高服务观念,改变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图书馆需要思考的重点内容。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其只有改变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服务读者,充分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图书馆的发展趋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这给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有人甚至怀疑,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相关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持续增加,从原来的3076家增加到3176家,并且依旧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每所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并且对馆藏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图书馆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保存珍贵的典籍,还可以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图书馆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学习场所。20世纪末,电子信息技术开始在图书馆中应用,数字阅读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此后,人们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在新时代,图书馆应主动寻求变化,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寻求突破。

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转变

传统图书馆将工作重点放在了馆藏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上。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十分丰富,能够满足各学科、各专业、各层次读者的需求。但是,由于搜寻引擎和手机的兴起,图书馆读者的数量大幅减少。世界各地的高校图书馆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例如印刷书籍的利用率锐减,无法吸引更多的读者。根据耶鲁大学图书馆的数据,近十年,耶鲁大学巴斯图书馆本科生的图书借阅量下降了64%。在2019年的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出,2018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从目前来看,现代读者在阅读方面已经不再依赖图书馆,同时,由于图书馆仍旧沿用传统的发展思路,其对现代人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不断进行自身的变革与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逐渐由传统的实物书籍转向了数字化书籍。

图书馆服务形式的更新

图书馆是一个以服务为目的的机构,它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在信息社会,人们已经实现了无纸化阅读。在信息化时代,数字资源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且以电子图书的形式被广大科研人员和读者免费使用,这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与此同时,有声阅读、广播平台等新的阅读模式正在悄然崛起,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改变自己的阅读方式,更喜欢用“听读”的形式获取书籍的内容,并利用碎片化时间充实自己。调查显示,2019年,中国有声书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4.78亿。

图书馆服务空间的多元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将更加多元。在这里,人们既可以进行交流,也可以安静地学习。因此,现代高校图书馆在结构设计中应着力打造不同的空间,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此外,现代高校图书馆还致力于为学生构建精神家园。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不断挖掘读者的需求,旨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意义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领域,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要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相适应。高校图书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智慧化建设,实现了馆际的标准化结合,提升了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此外,智慧化图书馆建设使精准化服务成为一种趋势,利用智慧化系统可以快速、自动、准确地判断出读者需要的资源类型,提高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此外,智慧化和云服务也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使得图书馆资料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还方便了不同地区图书馆之间的对接。

以数据为载体的高校图书馆向智慧化转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这就是未来打造智能化图书馆的基石。Lenka等人(2017)将数据功能分成分析、链接和智能三个维度。

分析——大数据技术、云服务

大数据。McKinsey国际研究中心将大数据界定为一组可用于捕捉、存储、管理与分析,并呈现出数据规模巨大、流速快、数据凹陷等特征的数据。IBM提出了大数据的5V特性:大量、高速、多样、低价值密度和真实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信息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第一,读者的常规资料,包括读者的基本资料和读者的借阅记录;第二,存取记录,包括0PAC的存取记录、本地网页存取记录、各种数字资源存取记录、各种检索记录、各类查询记录;第三,第三方交互数据,包括手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博、Email、用户评论,还有各种智能系统的交互记录。在这些资料中,除了常规资料是结构性资料外,其他资料都是变量及半结构性资料。大数据技术不仅具有管理、分析能力,还具有应用这些数据的实时性和稀疏性的能力。数据挖掘是当前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在校师生的阅读情况,还可以全面采集师生的相关数据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高校图书馆不仅可以对在校师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把握,还有利于建立个性化的服务体系。通过多层感知器、深度学习等多种手段,对读者的阅读目的及阅读倾向进行预测,有效发掘图书馆中的潜在信息,从而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并根据读者的个性化喜好,作出准确的预测。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分布计算模式,其发展趋势是分布式计算、高效计算、负载平衡、并行计算、网络存储、热备份、虚拟化等。图书馆系统中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妥善的存储和管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有了云计算,这一问题就能很容易地被解决。在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可以建立一个WAP或者超级数据存储应用,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超级数据仓库,并运用大数据技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连接——有助于保持用户黏性

信息获取系统、用户体验系统、信息流通系统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是图书馆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服务系统主要包括三种关系:读者和图书馆、读者和读者、图书馆和图书馆。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为读者使用图书馆提供了便利。互联网把图书馆的互动提高到了一个多维的、社会化的层面。图书馆间的连接主要依靠信息的流动与服务的共享,互联网与物联网使馆藏资源的开放交流与协同共享得以实现,为读者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

智能——深度挖掘和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工智能将成为主流。吴建认为,以智能科技为导向的图书馆会在三个方面取得成就:第一,推动影像的使用和普及;第二,提升资讯的智能化;第三,提升资讯的效率。目前,图书馆的自动化设备和书架的自动分拣和管理主要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图书馆项目拟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例如智能人脸识别),以提高图书馆身份验证的效率;同时利用VR与AR技术,使读者更好地体验图书馆内的各种服务,这是馆舍空间的一种双向扩展;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对文本内容进行提炼、挖掘和可视化,提升文本内容的可视化水平。

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新技术形式,将为图书馆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视野、一种协同思维方式以及一种全新的图书馆文化。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理工学院,利用机器人管理员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清华大学启用了“小图”。当前,尽管智能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图书馆,但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信息时代以数据为载体的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措施

建立大数据思维意识

在智慧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主动树立“大数据”观念,通过建立一个智能化的框架推进业务的创新与重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数据库,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精准推送。除了新的管理方式,工作人员还要调整和改进管理方式,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与时俱进,主动调整内部管理,精确掌握用户的动态,提升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在整合数据与资源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存储模式,构建资源与信息的共享平台,同时从根本着手,对图书馆的业务进行创新,利用数据的分析和计算,让信息的收集更有条理,速度更快,充分发挥智慧图书馆的作用与价值,构建一个可以为读者提供智慧化服务的社会网络平台,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对图书馆的结构和业务体系进行调整,扩大其影响力。

建立自动化管理系统

现代高校必须明确自身在学术界的地位和优势,改变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固有认知,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智慧化图书馆,构建馆藏数据库,提升智慧化程度,对馆藏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对电子资源库进行扩展,充分发挥系统数据收集的作用,做好文献资源的动态管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高其信息采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用户的检索记录进行深度挖掘,加强图书的智能管理建设,加快对数据库的访问速度,为图书馆发展提供参考。

改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之间需要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以打破高校的“边界”。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智能终端和移动平台,使其与各大高校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实现共享。此外,还需要逐步推动智慧化服务,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从宏观视角出发,对图书馆的发展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新技术,对移动终端进行升级,力求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使其信息资源的保障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达到泛在化、智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随着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高校还要在发展进程中不断优化服务方式,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构建“线上+线下”资源融合的文献资源服务方式,对读者需求进行预测。在服务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以研究热点为依据,对图书馆的馆藏进行及时的梳理与调整,采用筛选、归纳、统计等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这些资源,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图书馆工作人员还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智库和信息资源保障的作用,为读者提供有用的资讯和指导。

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图书馆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招聘具有相应技术水平的人才,并积极引进有能力的优秀的管理人才,组建一支专业的、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保证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数据分析技术有足够的了解,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为了保证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其对专业数据知识点的学习,使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加强监督管理,监督工作人员使用智能设备和各类数据挖掘软件,保证其操作的熟练程度。此外,还应建立切实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图书馆走向数字化和智慧化,图书馆的职能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本文以数据的三个维度的功能为基础,对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过程和相关的支持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分析、连接和智能三个维度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体现了“人—物—数据”的统一。此外,本文还对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助力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背景下更好地发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