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人文地理 >> 多管齐下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
详细内容

多管齐下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

时间:2023-06-30     作者:石祖连【原创】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也是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主要阵地。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基层群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现以四川省农业发展大市内江市为调研对象,探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同时,其也是我国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早在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将“乡镇”作为文化下乡的重要阵地。2019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村文化振兴是关键。乡镇与农村联系密切,是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晴雨表,因此乡镇文化发展情况也直接反映了乡村文化振兴的程度。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西汉时期建县,曾称汉安、中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内江市现辖市中区、东兴区、隆昌市、威远县、资中县和内江经济开发区、内江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人口约为400万。其曾经盛产甘蔗、蜜饯,鼎盛时期糖产量占到四川的68%、全国的26%,故内江被誉为“甜城”。同时,内江的农业也十分发达,内江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和水产产业化试点市。因此,考察和调研内江市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现状对于摸清整个四川省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内江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现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设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当代优秀文化推广到基层群众中,让民众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如上文所述,乡镇是我国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是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基层的主要渠道。要想了解一个地区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状况,就要对本地区乡镇一级行政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研。以内江市为例,乡镇面积占全域面积的86.5%,辖区面积5385平方千米,共108个乡镇、1673个行政村、13个街道办事处、281个社区。放眼整个川南,内江的乡镇数目目前排名第二位,因此调研内江市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状况对于摸清整个川南乃至整个四川地区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状况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十四五”期间,内江市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丰富乡镇群众文化活动,比如开展“月月看大戏”“乐动甜城”“幸福文化广场”“大千讲坛”“大千艺坛”等公益演出活动和公益讲座567场次,共开展送文化下乡镇活动2330场次,围绕“送文化下乡镇”的主题创作了《英雄赞歌》《把一切献给党》《长江之歌》《爱我中华》等歌曲137首,创作了《送红军》《我和我的祖国》《月亮儿女》《笑看风云》《同心同行》《蝶恋》《春海》《南湖的船党的摇篮》《唱支山歌给党听》《五壮士》《蒲葵谣》《回乡》《月光》等179个舞蹈作品,在乡镇一级新建了文化活动室1334个,购买各类音乐器材936套,惠及463万人,组建基层文化队伍700余支,惠及130万人。可以说整个“十四五”期间,内江市开展乡镇群众文化活动数量还是相当丰富的,惠及的基层群众人口数量也是相当庞大的。

内江市开展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四五”期间,内江市乡镇群众文化活动总体呈现文化文艺惠及率、软硬件设施保障率、自上而下的政策牵引力不断提升的状态。但对照“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结合笔者赴内江市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32个乡镇的调研情况来看,内江市群众文化活动还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问题在四川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支持乡镇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不够健全

政策体系建设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引擎,政策能否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健全完善地落实到基层“最后一公里”,直接影响着乡镇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但是目前,市级层面还没有针对如何发展和繁荣市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出台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政策性文件。只有形成一套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才能为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内江市东兴区、资中县和威远县发现,当下关于公共文化投入的政策法规多涉及市县一级,而乡镇一级多参考市县一级的政策法规来进行资金和人员投入。目前内江市还没有针对如何发展和繁荣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出台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政策性文件,关于繁荣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政策多与行政、经济等政策捆绑在一起。政策的滞后和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江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同时,政策的不健全导致很多乡镇文化站划归乡镇管理,与业务管理部门的联系不紧密,部分乡镇甚至出现文化活动的场地常常被其他部门或相关单位占用,部分基础硬件设施设备缺失,文化站专业干部兼职其他工作,人才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力度不够

笔者经过前期的走访调研发现,文艺演出和农村书屋是目前内江市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但这两项活动目前的组织力度还不够。首先在文艺演出方面,整个内江市除了县市一级有相关专业人员队伍外,很多乡镇文艺演出队都是村民自发组织的,加之很多乡镇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能够从事文艺演出的人员就更少了,各乡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次数也因此变得非常少。笔者用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内江市资中县、隆昌市、威远县,走访了32个乡镇进行调研,结果发现群众自发开展的文艺演出活动只有5场,有27个乡镇的文化活动室都已经荒废,前期购买的文娱器材大多处于闲置废弃的状态。在农家书屋的利用方面,虽然大部分村都建有农家书屋,但由于大多数群众年龄偏大,且文化水平较低等,多数群众还未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对新闻时政及社会热点的关注度还不够。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有目的性地组织一些图书导读活动和趣味阅读活动,大部分乡镇群众的娱乐活动多为看电视、闲聊以及村民自发组织的一些体育活动等。此外,很多乡镇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直接由县区直接安排或指定,无法全面满足群众的真实需求,群众基础不广泛,达不到丰富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目的。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低俗化和单一化

由于乡镇远离市县等中心城市,因此很多乡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一些内容低俗的文化活动。此外,很多乡镇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这导致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多为老年人,节目编排人员不足,且创新意识不强,有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交办的宣传演出任务,自主开展的文化活动十分少。虽然一些离中心县城较近的乡镇每月都会开展一两场文化活动,但精品节目较少,节目的创新性不够,导致活动枯燥无味,观众人数稀少,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大部分乡镇负责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干部都是兼职或转职,其工作事务繁杂,能花在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上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不能对乡镇文化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和细致安排。同时,负责开展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创作文艺作品的能力和策划安排文化活动的能力不强。虽然上级文化部门会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但要想真正提高乡镇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还需要一些时间,因此,大多数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依然长期面临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力和吸引力,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设施设备较差

目前,内江市大部分乡镇都建有文化活动室,并配有文化活动的相关器材,但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器材,比如常见的锣和大鼓,设备设施还不够完善。有关部门投入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中的资金十分有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很多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乡镇还未建设剧场之类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地,因此开展一些小型的文艺活动就要借用学校等单位的操场和礼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此外,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十分有限。即使政府能够提供一些资金支持,也难以支持活动的开展,还需要企业或个人的赞助。 

进一步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保障

繁荣乡镇群众文化最关键的是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法规是繁荣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因此,省、市一级的文化部门应该深入乡镇一级,对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用政策法规来保证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市、县一级的文化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规划、协调、指导、服务、监督”的职能,理顺文化管理体制。乡镇主要领导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加大对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重视文化设施的建设,统筹谋划,对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作出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决策,把加强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群众文化纳入乡镇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来。

加大投入,加强乡镇文化阵地和体系建设

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没有好的设施设备,就很难在乡镇一级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乡镇群众文化活动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区域人口分布情况,科学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的设施设备,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政策、资金及相关设施等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同时把乡镇群众文化建设情况纳入乡镇政府的工作内容,并对其进行考核。乡镇政府要把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除了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由财政拨款外,政府还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经济落后的乡镇进行文化阵地建设,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必要经费开支。政府部门要本着因村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建设乡镇群众文化设施。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等专业文化机构的作用,并建立业余文化指导组,加强对民间文艺团队和文化示范户的业务指导,同时举办各类学艺班,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储备后备力量,进而在整个乡镇形成文化辐射效应,构建完善的文化活动网络体系。有关部门要重视乡镇文化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村文化室的建设,保证日常的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还要积极鼓励非政府组织、社团和社会组织参与乡镇群众文化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弥补政府对乡镇文化设施投入的不足。

加大对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审核力度

如上文所述,远离市、县一级中心城市的乡镇地区,其群众文化活动由于缺乏监管,往往会出现一些低俗的文化活动。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关文化行政部门加大对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监管力度,加大在乡镇一级的文化执法力度。逢赶集或者国家重大节假日,文化执法大队都应深入乡镇监管相关群众文化活动,并形成固定日期、固定时间的文化执法巡查制度。同时,市、县一级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定点、定期地深入乡镇宣传群众文化活动的申请和备案程序,再与相关演出单位合作,组织和开展一些品质高、效果好的文艺演出,丰富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

贴近生活,突出地方特色,增强乡镇群众文化的感染力

要繁荣乡镇群众文化,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就需要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进行优化。过去,“文化下乡”和“文化惠民”活动的很多节目内容都不符合群众的知识水平,导致群众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很低。目前,各乡镇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室,群众文化活动的设备设施也逐渐完善,所以市、县一级的部门就应该将以前“送文化”的模式转变为“造文化”的模式,积极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需求。在群众文化活动节目的编排上,一是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仅要在节目内容上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要展现基层群众的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二是要在形式上追求创新。在编排节目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歌舞表演、写春联等民俗活动外,健身操、广场舞已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宠”。如何根据时代的特点创造出深受群众喜爱的活动形式,需要乡镇文化工作者潜心研究。三是在表现手法上要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培育一批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科学制定和实施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人才培训计划,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为乡镇现有的文化团体提供大力支持,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骨干进行培养。要考聘有特长的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为文化专干,充实乡镇的人才队伍,打造一支专业水平过硬的文化队伍,为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要吸收年富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下基层,到乡镇指导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整合各类文艺人才资源,广泛吸纳民间艺人,共同发展群众文化。

乡镇群众文化只有贴近乡村生活,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乡镇群众文化要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乡镇群众文化要具备鲜明的时代性,才会得到村民的热烈响应。要想发展乡镇群众文化,基层文化工作者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的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