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网络传媒 >> 非遗进校园 文化兴起来
详细内容

非遗进校园 文化兴起来

时间:2023-09-05     作者:杜晓文【原创】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现通过分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必要性,提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校园文化中融入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以期为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化的影响不断加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逐渐消失或濒临失传,其传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此,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资源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能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培养其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然而,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融入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探索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的冲击、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失传的风险。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与传承文化的场所,具备丰富的资源和平台,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中,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丰富的高校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至关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能够为高校校园文化注入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元素,丰富其内涵和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一个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其对传统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的认同感。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探索非遗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例如,利用数字化、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创造出全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和互动方式,使年轻一代近距离了解非遗。此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可以孕育出新的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也能够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

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思维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校园文化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已经开始,一些高校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在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中,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影子。传统节日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提供了平台,例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仪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和展示。在校园艺术展览和手工艺品展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技艺和工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示。这些实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机会。

尽管在高校校园文化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局限性。首先,融合的程度不够深入,仍然集中在少数的文化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中,非遗尚未在高校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得到充分体现。其次,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高校校园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在现代高校校园环境中可能面临理解、接受和传承的困境。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面临着挑战,包括传承人减少、传统技艺流失等问题,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高校师生的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认知和兴趣,对保护和传承非遗持支持态度。然而,整体而言,高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有限。许多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深入认识,甚至存在认知偏差和文化自卑情绪。这可能是因为受到了教育宣传不足、传统文化知识缺失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此外,一些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对其的关注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加深高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总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可以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和认知机会,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进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现代科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文化传播和创新的推动

现代科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机遇。首先,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社交媒体、在线平台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工具,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出来,打破时空限制,使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这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选择,激发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其次,现代科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利用科技手段可以创造出更具创意和互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例如,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现代科技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如数字化档案记录、传统技艺的数字化传承等,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挑战:保护与传承的平衡

现代科技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数字鸿沟使得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机会不平等。一些高校可能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更好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而另一些资源匮乏的高校则面临着技术落后和应用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关注数字鸿沟问题,确保科技普惠所有高校。

其次,现代科技的快速更新和迭代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特性和表达方式造成了一定冲击。在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时,需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传统性,避免因过度应用科技破坏传统文化的特质。同时,应用现代科技的成本巨大,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高校来说,这是他们面临的一项困难。

最后,科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也可能带来信息过载或浅尝辄止的问题。随着科技手段的增加,学生和教师面临着海量信息,可能会使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需要在应用科技的过程中寻找平衡,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和体验,而不能仅停留在非遗的数字化展示和浅尝辄止的体验上。

现代科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科技的应用可以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范围,丰富其创新方式和保护手段,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然而,数字鸿沟、科技冲击、成本问题和信息过载等问题需要人们的关注和解决。综合利用科技手段,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深入传承非遗,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渠道。通过应用现代科技,高校能够开发出新的非遗展示、传播和传承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和影响力。为了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记录、保护和传承。建立数字档案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音频、视频等资料进行存储。同时,开发相关数字化教育资源,包括在线课程、互动App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技艺以多样化、易于获取的方式传递给师生。

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体验方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体验方式,可以提高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可以让师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举办互动式的展览和演出,鼓励师生参与其中,积极体验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搭建社交媒体平台

搭建社交媒体平台,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传播和交流。搭建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媒体平台,提供丰富的非遗资讯,并对非遗进行展示,方便师生获取和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此外,还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创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社群和互动交流群,引导师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背景和技术能力的教师。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人才能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特点,掌握现代科技的应用技能。同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合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文化遗产管理、数字媒体等领域相结合,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

提倡跨学科研究与合作

鼓励跨学科研究和合作,以推动现代科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创新应用。跨学科合作可以利用艺术、设计、人文、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路径。通过开展联合研究项目、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学者、专家和实践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实践。

加强现代科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上述策略的应用可以实现现代科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结合,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为师生提供全面的非遗知识。

本文探讨了现代科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策略。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创新展示与体验、社交媒体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建设和跨学科合作等策略有利于实现现代科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结合,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结合现代科技不断探索新的非遗展示和传播方式。同时,加强对高校师生的教育,提高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此外,鼓励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创新研究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持续努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为文化传承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