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学术研究 >> 国际潮流、文化议题与本土景观: 透视平遥国际电影展策展
详细内容

国际潮流、文化议题与本土景观: 透视平遥国际电影展策展

时间:2023-09-19     作者:张 华 李欣泽【原创】

创办于2017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是国内电影节展圈中,甚至是亚洲电影节展圈中一颗耀眼瞩目的新星。通过对世界电影潮流作出积极回应,对社会政治文化议题的广泛关注与探讨,以及对山西影视产业的大力扶持与鼓励,平遥国际电影展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与影响力。现通过对六年来平遥国际电影展的策展情况进行分析,发掘其策展特色与选片趣味,旨在透视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声望体系策略、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

每年十月中旬于拥有2800年历史的平遥古城举办的平遥国际电影展(Pingyao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由电影导演、制片人、作家贾樟柯发起创办,中国电影剪辑师、电影评论家、画家林旭东担任艺术总监,电影节策展人、国际电影学者、电影制片人马可·穆勒(Marco Müller)担任电影展首席顾问,平遥电影展有限公司与山西传媒学院山西电影学院联合主办。平遥国际电影展以“小身段,大格局”的创办理念,以聚焦非西方的独到眼光和选片趣味,以助推青年电影人、本土文化艺术发展的策展宗旨,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策展思路与审美偏好。

平遥国际电影展以“卧虎藏龙”为名,由电影展映、产业、学术、教育四大板块构成。其中,电影展映板块包括“卧虎”(Crouching Tigers)、“藏龙”(Hidden Dragons)、“首映”(Galas)、“回顾/致敬”(Retrospective/Tributes)、“从山西出发”(Made-in-Shanxi)五个正式单元以及教育板块的“平遥一角”(Pingyao Corner)单元。在奖项设置方面,平遥国际电影展面向“卧虎”“藏龙”两个主竞赛单元分别设有“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Roberto Rossellini Awards)以及“费穆荣誉”(Fei Mu Awards)奖,还有青年评审荣誉(Youth Jury Grand Award)、迷影选择荣誉(Cinephilia Critics’Award)、桐叶荣誉(Tong Ye Award)、观众票选荣誉(People’s Choice Awards)、费穆荣誉·最佳短片(Fei Mu Awards·Best Short Film)、平遥一角荣誉(Pingyao Corner Awards)等。

近几十年,城市节庆活动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并成为体现一个城市独特身份的重要方式。节庆活动作为网络节点,在全球创意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汇聚来自全球的文化资源,还是商业和社交活动的中心。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成功举办,展现了其策展团队调动本地以及全球文化资源的能力,这也促使平遥华丽转变为兼具历史性与艺术感的创意城市。平遥国际电影展不仅是非西方电影、发展中国家电影重要的展示舞台,也是扶持优秀青年电影人成长及助推本地文化艺术繁荣的特殊场域。

小身段、大格局与非西方电影: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国际视野

2017年,贾樟柯和马可·穆勒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推介会,宣布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征片工作正式启动。与其他大型的电影节不同,作为国内最早设立艺术总监制的电影节展,平遥国际电影展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电影节的选片水准及首映率。强大的顾问委员会阵容以及遍布全球的专业选片人以严谨、负责的态度为平遥国际电影展遴选出全世界最新出炉的优秀影片,并创造出平遥国际电影展独特的精神风貌,构建专属于平遥国际电影展的评价体系。

平遥国际电影展不追求展映影片的数量,每届展映影片不超过60部,更加注重聚焦和深入地展示电影作品,希望成为一个小身段、大格局的“精品电影展”。同时,平遥国际电影展将目光投向好莱坞之外以及容易被中国观众忽略的地方,旨在增强中国电影从业者与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电影从业者的联系与合作,形成非西方电影与西方电影的对话,为中国电影产业提供更多可能性。

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官方单元展映的影片中,43.4%的影片为全球首映,75%的影片为亚洲首映,98%的影片为中国首映。从历届展映片单中足以窥探到策展团队对影展定位的坚守,其不仅积极推动金砖国家合作影片创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片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偏爱。同时,来自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等的获奖影片不断涌入平遥国际电影展,且多部影片在平遥展映后,继续在其他国际电影节精彩亮相,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

除此之外,历届评审团嘉宾阵容也十分亮眼,囊括了国内外电影界与学术界的多位大咖与新锐,极具权威性的嘉宾阵容体现出平遥国际电影展将他者转变为主体的自觉性,以及在艺术场域中坚持本土的主体地位。此外,平遥国际电影展注重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导演与策展人等纳入其中。

新导演、新浪潮与人文关怀: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价值立场

平遥国际电影展一直关注青年导演的新创作品,力求为那些新鲜的、有冲劲的、有张力的电影提供舞台,并以助推青年导演成长为目标,为电影产业输送更多新鲜血液。自马可·穆勒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后,便开设了“地平线”单元以展示电影界的最新潮流,以此对标戛纳电影节鼓励新导演和新电影的“一种关注”单元。平遥国际电影展注重扶持新导演,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或有意向某些导演和电影人倾斜,以维持电影节自身的声望体系,因此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产业板块获得荣誉的项目会继续选择这里作为影片的首映舞台。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展映片单缩水以及回顾展取消的情况下,教育板块“平遥一角”活动的分量显得格外重要。入选短片除了开幕片以外,包括“邀请组”和“公开组”两部分。其中,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六大院校作为邀请组选送了24部优秀学生短片,“公开组”则由平遥国际电影展策展人在近两年全球华语短片中精选出14部优秀短片。“24+14”的阵容已相当于一个中型短片电影节的体量,也足以比肩极其重视短片的洛迦诺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展集结了多部在国内外电影节上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导演作品。

此外,平遥国际电影展对历史的致敬与书写是其另一特色,历届回顾展也均是难以再现的有关“电影新浪潮”的神级策展。比如,首届“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百年诞辰回顾展”;第二届“青年近卫军—前苏联新浪潮电影回顾展The Young Guard-Soviet New Wave Cinema from the 60s and 70s”“印度新电影(1957—1978)”和“南斯拉夫时代塞尔维亚新电影(1960s—1970s)”等。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提出“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他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包含着一个群体长期共同形成的群体文化和特有文化。在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基础上,文化之间的同一性和异质性并存,为文化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可能性。电影节作为电影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台湾著名电影学者焦雄屏指出,成功的电影节都必须有自己的强项,一定要有自己的定位。只有明确文化定位,才能展现与众不同的特色,平遥国际电影展从创立之初就一直追求对边缘文化和社会议题的关注与探讨。

诸多创作者以非西方的视角,侧重讲述具备本民族主体性的生命经验。比如,《万物有灵》勾勒出布朗山脉世代生息的部落文化;《绿洲》将目光投向智力障碍人群;《下一个素熙》聚焦于韩国的社会结构和PUA困局;《便利店》再现了一个暴露在成千上万冷漠的目击者面前的现代奴隶制故事。这些电影的创作者以多元化的创作视角,深入探讨社会的现实境况。同时,女性导演、女性题材影片在平遥国际电影展大放异彩,包括《过春天》《幸福的拉扎罗》《恋恋不舍》《星溪的三次奇遇》等,刻画出了丰富生动的女性群像。还有《索妮》展现了印度女性所处的苛刻社会环境;《羽毛》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女性生存现状和性别偏见等话题;《无花果树下》围绕平常的劳作生活展开,展示了现代穆斯林女性在传统束缚下所面临的困境。

南非导演贾梅尔·奎比卡表示,“现代社会的人去到过很多不同的国家,领悟了不同的文化,但有一样东西是一样的,这就是人文精神……”

山西故事、三晋文化与产业联动: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本土关照

拥有2800年历史的平遥古城,是目前中国保留最完整的古县城,古城与光影的交汇也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贾樟柯表示,“我期待在我的故乡能有一个电影节,让中国观众了解更年轻一代电影工作者的最新创作成果,也让国外观众了解最新的中国电影状况。电影文化是否可以向小城镇流动,让更多的人分享电影,让更多的电影工作者接近我们的土地与历史”。平遥国际电影展的Logo是从“世界电影”和“中国平遥”的关系出发,由代表电影的圆形与由平遥古城屋顶衍生的三角形图案构成,展现出平遥古城尝试成为电影文化“新支点”的信心,也预示着平遥国际电影展将成为撬动世界电影格局的一根“新杠杆”。

富有山西特色的“从山西出发”单元是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新增的正式单元之一,主要选择主创为山西籍电影人的影片,或在山西取景拍摄的影片,或以山西为故事背景的影片,或山西影视公司担任第一出品方的影片进行展映,真正聚焦山西作家、山西导演、山西故事、山西空间、山西文化,着重塑造和展现了山西城市形象和山西品牌文化,旨在促进山西电影产业发展,推进山西电影人与其他国家、地区电影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体现出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本土关照”。

《古城片警》根据忻州市公安局民警、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骆国泉的真实事迹改编;《一个不落》是山西首部扶贫题材电影;《黄河传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县黄河大唢呐为主题。《耿二驴那些事儿》取景于山西保德县和榆社县;《迟来的告白》拍摄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国宝险途》取景于长治市沁源县;《山乡宁静》取景于临汾市乡宁县。

展映影片生动展现出山西炎帝文化、山西戏曲文化、三晋地域文化,以及山西红色文化的艰苦奋斗精神。影片票房从《最佳导演》6.1万元,《来处是归途》54.8万元,到《迟来的告白》121.6万元,《灰猴》387.9万元,《一直游到海水变蓝》695.2万元……这表明全国观众对山西电影的认可,以及山西电影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山西电影异军突起得益于山西电影文化的建设,包括产业政策、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举办给山西年轻人带来的强大动力。在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夜幕将至》《军军》两部山西导演作品创纪录地入选备受关注的“藏龙”单元,并狂扫五奖。还有一些尚在创作中的电影剧本和电影也呈现出相当高的水准。山西电影项目《亲爱的美英》《马交城的陌生人》《谢里的夏天》入围“平遥创投”单元;山西籍导演执导的《云淡风轻》《一岁一枯荣》《河州》入围“发展中电影计划”单元;在新设的产业单元“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中,山西籍作家笛安的长篇小说《亲爱的蜂蜜》获选推介作品。

“从山西出发”还在继续“向未来出发”。贾樟柯表示,“入围‘从山西出发’单元的影片水平不断提高,类型不断丰富,平遥国际电影展已经成为嫁接山西优秀文化资源和电影行业的桥梁”。平遥国际电影展已经成为文化的品牌、友谊的符号、交流的平台、文明的象征和产业转型的代表。

怀抱热情,拥抱电影,这就是平遥。今天的平遥,是多元、时尚的,这也是平遥和世界、时代积极对话的一种方式。山西电影的创作让中华文明和山西好风光成为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美学场景,通过电影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山西文化,依托平遥国际电影展,给山西影视产业注入活力,提供机遇,让带着浓浓山西味儿的影视作品进入全球视野。

电影节是一个重要的桥梁,可以让观众接受最新的创作,了解电影最新的发展情况。在中国、亚洲乃至世界,年轻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将成为最值得期待、最专业、最具想象力的国际电影展之一。虽然受限于日期相近的其他电影节,但其不仅接档釜山国际电影节,还与之后的东京电影节、台北金马影展无缝衔接,使电影节日历上弥足珍贵的“亚洲月”更加熠熠生辉。“卧虎藏龙”将激励创作者继续保持活力,赋予影展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2022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平遥国际电影展“从山西出发”单元中“本土景观”建构与创新性传播研究(22BC028)。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美术与影视学院)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