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学术研究 >> 走进湖湘地域文化 探寻谷山砚的数字化创新
详细内容

走进湖湘地域文化 探寻谷山砚的数字化创新

时间:2023-10-31     作者:郭光争 吕紫薇 刘瑞源【原创】

湖湘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以来,湖湘地区的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变化。在宋朝、元朝、明朝时期多次大规模移民的影响下,湖湘文化逐渐形成。其中,理学鼻祖周敦颐、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夫之、“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重要思想家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湖湘文化的独特性。湖湘文化深深地熔铸在湖南、湖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饮食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对当地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湖湘地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成就卓著、影响深远,是中华之瑰宝。

湖湘特色谷山砚简述

谷山砚的历史

谷山砚产自湖南省长沙市谷山,以产地命名,其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它历史悠久,是湖湘地域“四台甫砚”之一。谷山砚的生产工艺非常独特,要经过萃取石材,筛选材质,精心设计,雕琢加工等步骤,而且每一步都需要精细操作。据宋代米芾《砚史》记载,“潭州谷山砚,淡青、纹如乱丝、扣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据清代曾兴仁《砚考》记载,“产在长沙云母山溪谷中,质清润,色绿、多松花纹,扣之声如瓦木。品在洮河绿、郴州绿,绿端之上,清道光后取制砚者,多宝重之”。

谷山砚的艺术性

谷山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宋代,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历史的沉淀中,谷山砚不断变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谷山砚的形态和色泽颇具美感,其外形奇特,线条流畅,透射出深刻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二是谷山砚有着独特的墨香,很多艺术家都钟爱这种墨香味。

三是谷山砚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如今,新的砚种不断涌现,如宣纸砚和琉璃砚等,但是谷山砚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谷山砚传承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机遇

谷山砚的传承发展面临的困难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谷山砚产业作为传统文化产业,虽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缺乏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艺术价值;仍旧采用地方手工艺、土特产的业态模式;产品形式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创新设计不足等。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谷山砚这一传统文化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部分年轻人逐渐忽视了谷山砚的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使得谷山砚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下降。

此外,在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实用性,对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和传承缺乏兴趣,而谷山砚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传统技艺,因此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传承困境。

谷山砚非遗艺术馆的局限性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谷山砚备受重视。2018年,谷山砚雕刻技艺被评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4月14日,位于长沙望城区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书香街的谷山砚非遗艺术馆开馆,作为目前唯一的谷山砚专门展示场馆,其不仅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谷山砚文化,还为学者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谷山砚非遗艺术馆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展出200多件谷山砚艺术品。目前,谷山砚非遗艺术馆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谷山砚非遗文化的展示、有趣的互动体验、非遗文创产品、砚书屋和阅读空间。通过调查发现,谷山砚非遗艺术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谷山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汇聚了多种工艺,雕刻与纹样皆有湖湘文化特色;其二,谷山砚非遗艺术馆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其三,政府支持力度大,政策优势显著。谷山砚非遗艺术馆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展厅面积受限,展品数量较少,藏品无法得到充分展示;其次,艺术馆内展示内容更新不及时;最后,该馆展品主要使用展柜和知识背景展板进行展示,未采用LED显示屏等设备。

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急需打造非遗数字化平台。通过创建音频、图片等资料数据库,完整地记录和呈现非遗技艺,不仅能帮助专家学者深入研究非遗,还能为从事非遗设计的相关人员提供灵感。

数字化展示与创新

数字化展示设计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以文化遗产为载体,展示文化内涵和价值的设计。数字化展示设计可以再现文化遗产,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将文化遗产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

数字化展示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充分考虑展示内容、突出文化内涵、形式与内容相匹配等。数字化展示设计广泛应用在非遗保护中,其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也可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遗。

数字影音技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谷山砚的具体制作过程。该技术可以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环节,用高清影像记录谷山砚的每一个制作步骤,让观众直观地了解谷山砚的制作过程,从而提高观众对谷山砚的认识和了解;再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将其制作成音频文件,进而扩大谷山砚的传播范围,提高谷山砚的影响力。

此外,借助VR技术,将谷山砚的制作过程和实用功能以更加直观、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谷山砚。

综上,运用技术手段可以推动谷山砚非遗的数字化、智能化展示和创新性研究。

谷山砚的数字化展示与创新策略

非遗数据库的建立 

非遗数字化艺术馆的核心是建设非遗数据库,而这也是文化资源高效管理的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来深入挖掘非遗内涵,将非遗相关资源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存储、管理和检索,为创建数据库提供支持。

第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以谷山砚为基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充分挖掘谷山砚资源。同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结合数字化技术、严谨的分类体系以及谷山砚的主要指标进行全面考量。

第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数据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应与时俱进,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谷山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更多人感受谷山砚的艺术魅力;同时还需要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传承模式,促进谷山砚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建设非遗专题数据库。为了更好地展示谷山砚的特色和魅力,可以建立谷山砚专题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谷山砚的历史渊源、制作技艺、文化内涵、相关人物等内容,以便人们全面了解谷山砚。

第四,建设非遗传承人数据库。传承非遗的关键在于传承人,因此应从长远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传承人数据库,更好地记录谷山砚传承人的信息、技艺、作品等内容;制订传承人保护方案,加强对谷山砚传承人的保护等,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

谷山砚的设计创新

湖南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根据《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可知,湖南省共有14处红色旅游景区。湖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谷山砚产品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掘湖南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元素,细化红色文化内容,将其融入谷山砚产品中。将湖湘经典的红色元素与谷山砚的工艺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谷山砚的形式,提高其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湖湘经典红色文化。

总之,谷山砚与红色文化相融合,不仅能提升湖南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艺术性,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可以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使红色旅游产品更具品质,同时也有助于湖南地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将湖湘地域的文物、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元素融入谷山砚设计中,可以使人们在欣赏谷山砚的同时感受湖湘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高谷山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湖南是商周青铜器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出土的青铜器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将湖南青铜器的典型纹饰和造型元素,如云雷纹、凤鸟纹等运用在砚台的雕刻或砚石的装饰上,既能够突出谷山砚的特色,也能够提高谷山砚的艺术观赏性。另外,谷山砚的造型可以参考湖南青铜器的器物造型,如鼎、簋、壶等,采用圆润的线条和简洁的几何形状,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保留了传统韵味。

将谷山砚制作成各种雅器,如镇纸、臂搁、茶则、壶承、杯托、盖置等,不仅可以扩大谷山砚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可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和艺术欣赏的需求。

将湖湘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经典历史人物形象、文人诗句运用于谷山砚的外形设计,可以使谷山砚更具故事性,进而提升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在新时代,在谷山砚的设计中融入湖湘地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反映出湖湘地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还可以促进谷山砚的传承和发展。

打造数字藏品 

数字藏品是区块链技术和艺术融合的产物,利用区块链技术,数字化艺术品便有了唯一不可篡改的凭证,是NFT的一种应用形式。当一件数字藏品通过NFT手段加密后,它便拥有了一张专属的“数字证书”,这张证书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将数字藏品永久地存储在区块链上,无法被复制和随意篡改,且可以追根溯源,明确版权并进行交易。

数字化文创产品是数字技术与非遗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物,其承载着非遗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数字化特性。数字化文创产品具有收藏和文化传播价值,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数字文化体验。

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将谷山砚转化为三维数字艺术品,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多维度观赏。数字非遗藏品是文化市场的一个新兴方向,其不仅能够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也能够带动传统艺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数字化展示与创新已经成为非遗保护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数字化展示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谷山砚丰富的文化内涵,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谷山砚;数字化创新有利于开发谷山砚文化的数字藏品,展现出非遗传承人高超的非遗技艺和艺术审美,进而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遗。此外,在数字化展示与创新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在深入了解湖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和传承非遗,让更多人了解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促进其更好地传承。

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潇湘砚语—以湘砚传承红色基因文创产品创新研究”(编号:202212034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