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学术研究 >> 立足于互联网时代 文化馆多措并举繁荣群众文化
详细内容

立足于互联网时代 文化馆多措并举繁荣群众文化

时间:2023-10-31     作者:何 云【原创】

文化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展开群众文化活动以及艺术学习交流的展示平台。文化馆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化传承。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因此,文化馆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和传播文化,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文化馆,进行技术创新和信息传播。基于此,现探讨目前文化馆服务现状,并提出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文化馆的文化传播和公益文化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为文化馆传播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型艺术文化展示形式的出现使得文化可以更加快速、广泛地传播。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大提高了文化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然而,数字化也给文化馆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文化馆服务模式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网络安全和隐私问题也给文化馆的公益服务带来了挑战。

基于此,文化馆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服务水平和文化供给的有效性。但是由于文化馆在供给方式、文化氛围、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对文化馆如何快速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优化服务体系展开了深入分析。

文化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服务体系不完善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公众的文化权益和社会的文化发展。目前,文化馆服务体系不完善,再加上部分工作人员对文化馆工作的认识不足,缺乏责任心,这给文化馆的工作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

还有部分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存在认识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进程,使得群众无法便捷、高效地获取文化馆提供的服务。

建设基础薄弱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建设和运营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就会导致文化馆的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等方面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影响其服务质量和效果。

另外,部分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导致文化馆专业化程度低,服务能力有限,从而影响其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馆传统服务模式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制订特色活动方案,从引导者角度进行文化传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文化馆需要更新和改进服务模式,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其中建设数字文化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2]。

互联网背景下文化馆新特征

文化馆受到互联网新技术的影响,其服务特征和平台传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来了全新的传播效应。

传播形式多样化

文化馆不再受限于传统的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模式,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线下服务流程转移到互联网上,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和丰富的文化服务[3]。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文化馆可以将线下的展览、活动、演出、培训等文化服务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转移到互联网上,如此群众便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服务。这不仅可以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也可以让文化馆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反馈,进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总之,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服务空间和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形式。

受众更加广泛

以往文化馆因为空间和基础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服务范围相对狭窄,主要为辖区内的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多元化,文化馆需要更加积极地扩大服务范围,满足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为文化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其服务范围更加广泛。

此外,数字文化馆还可以整合和分类各种文化服务资源,建立数据库和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文化服务;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兴趣爱好,为其推送相关文化信息资源,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其艺术文化,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让群众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感受文化的魅力。总之,数字文化馆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还能激发群众的兴趣,使文化馆的受众更加广泛。

文化服务提升

建立数字文化馆不仅可以消除地域边界限制,丰富传播内容,还可以提高传播艺术文化的速度和扩大传播范围,使得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文化服务。也就是说,只要在有互联网的地方,群众就能随时获取文化馆的信息,自由享受文化服务。这种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内容更加全面

在互联网新形势的影响下,文化馆以往的活动策划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个性化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馆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活动策划模式。建设数字文化馆可以实现跨边界服务,这既能保证服务的层次化和多样化,也能保证传播内容的专业性,还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兴趣推荐相关的文化资源和服务。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加文化馆与群众的互动,还能帮助文化馆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互联网新形势下文化馆创新群众文化的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馆开始建设数字文化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需求,并推动文化内容的创新和传播形式的丰富。如何有效发挥数字文化馆的作用创新群众文化?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线上和线下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很多文化馆都开始建立数字文化馆。但是对于部分文化馆来说,在线上和线下平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线上平台可能存在内容更新缓慢、资源单一的问题。这是由于线上平台的维护和更新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如果文化馆缺乏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就可能无法实现对线上平台的内容的及时更新,也无法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线下平台资源丰富但线上平台资源被大量浪费的问题。这是由于文化馆线上和线下平台的融合度不够,没有将线下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线上资源,也没有将线上资源有效地利用到线下[4]。基于此,如何充分利用数字文化馆整合线上和线下平台资源,实现群众文化创新,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现场直播”栏目为例,其是北京数字文化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在线下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播,群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参与其中。这种模式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使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该栏目成功地实现了线上线下平台的连接,为群众提供了一种参与和接触文化活动的全新体验。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文化馆具有开放性,数字文化馆的成功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还需要规范服务,加强版权保护意识。

打造线下体验专区

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文化馆应该充分利用数字文化馆的优势丰富线下文化活动。数字文化馆可以丰富群众的感官体验,使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例如,数字文化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群众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在打造线下体验专区时,首先需要确保设置的体验专区能够让群众感受到数字文化馆的优势;其次在建设模拟数字文化馆工程时需要确保对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最后需要关注用户的参与和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数字文化馆的作用。

打造24小时群众文化阵地

以往的文化馆通常在固定的时间开放,限制了群众获取文化服务的便利性。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文化馆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时空限制。群众不需要走出家门,只要在线访问数字文化馆的平台,就可以享受到各种文化服务。基于此,在互联网新形势下,文化馆要想创新群众文化,就要积极建设数字文化馆,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

以北京数字文化馆为例,该文化馆通过多样化的服务和灵活的方式,为群众提供了更加全面、便利的文化服务。例如,群众通过“文化动态”界面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文化活动、展览和讲座等信息;“在线学习空间”能够满足不同群众的学习需求;群众通过“网上展厅和特色资源”可以在线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和文物等。总之,北京数字文化馆是一个以数字化服务为核心的文化馆,其利用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机制

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就是群众,因此文化馆必须及时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文化馆要想创新群众文化,必须建立完善的群众需求反馈机制,通过线上投票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并根据反馈信息为群众提供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文化活动。总之,通过收集群众的反馈意见,文化馆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确保活动能够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营造更广阔的群众文化活动空间,提供更加周到的文化服务,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本文就文化馆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其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出现的服务新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新群众文化的策略。在互联网背景下,文化馆要想创新群众文化,就必须积极建设数字文化馆,这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馆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脚步,积极采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数字文化馆,进行数字化管理,不断丰富文化内容,吸引更多群众,实现文化传播,以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作者单位:太原市万柏林区文化馆)

[1]李甜甜.浅析如何发挥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J].参花(上),2023(04):128-130.

[2]郝玉.基于“数字文化馆”的群众文化创新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14):36-37.

[3]庄育雄.新时期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创新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05):233-234.

[4]吕典发.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创新与发展[J].艺术品鉴,2020(09):363-364.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