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双重产物,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如何利用好中外合作大学的“特殊”身份,讲好中国故事,将成为传递中国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的新渠道。对温州肯恩大学网络文化传播中心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思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精神的解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设立的、拥有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的教育机构。2004年,我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创立,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大学已有9所,并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外合作大学文化传播机制。文化交流是中外合作大学成立的初衷,更是其必须承担的使命。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表示:“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中外合作大学有天然的语言优势、渠道优势。近年来,中外合作大学的不断发展、积累与创新,已然成为用国际眼光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窗口和中国“文化出海”的新舞台。
中外合作大学在文化“走出去”中的特殊性
高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工作中,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中外合作大学引进国外优质大学的办学资源和理念,实行全球师资招聘,学生可分别在国内和国外完成规定课程,并获得学位资格认证。随着中外合作大学的不断发展,它在文化传播上,不再只是最初的“引进来”,早已变成“走出去”的重要窗口。
以温州肯恩大学为例,其引进美式教育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国情与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建设国际化大学,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共聘有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专职教师,现有在校生包括港澳台和国际生3500多名,与美国肯恩大学互派交流生超过1200名。在强调国际化的同时,温州肯恩大学努力扎根中国大地办学,融入中国国情与文化教育,深植家国情怀。正是这样的国际化环境和特殊的资源优势,2016年5月18日,温州肯恩大学网络文化传播中心在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温州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温州肯恩大学网络文化传播中心以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为目标,积极鼓励国际高层次人才资源和国际化师生参与其中,开展线上线下对外文化传播活动,同时在Facebook(脸书)、Twitter(推特)、Instagram(图片分享平台)、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微博、微信等中外网络窗口,传播中国美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中外合作大学在文化“走出去”中所具有的优势
中外合作大学有着深厚的国际化土壤,“母体”自带的文化交流使命,使得这里成为文化“走出去”最好的舞台。正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所指出的那样,随着我国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国际社会希望更加了解中国,世界范围的中华文化持续升温,中华文化“走出去”迎来难得历史机遇。
中外合作大学的优势是通过亲身感受和文化认同让外籍教师爱上中国文化,让他们自发使用自媒体渠道去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的人物故事。
中外合作大学增进了文化认同感
中外合作大学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外国人通过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能够使其在满足学习需求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不同于以往“强迫式”的填充,在温州肯恩大学里,来自全球各地的外籍教师与留学生可以在校园里进行跨文化的相处、沟通与学习。
温州肯恩大学自2016学年开始,每学期都会为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提供中文课及中国文化学习服务,更是创办“中英语言小伙伴项目”,将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和中方员工结成语言伙伴,这些学习不仅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同时还能使他们更深切地感受中国文化。温州肯恩大学还组织各项活动以丰富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业余生活,通过体验瓯越文化,带领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感受温州秀丽山水和风土人情,每逢佳节,中方行政员工和学生会邀请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到家中,以感受传统节日风情;每年寒暑假还会带领外籍教师参观中国的大好河山,带领交换生感受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魅力,让他们真切感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为他们呈现全方位的中国形象。这种沉浸式的亲身体验和“自发性”的感受,可以让他们对中国进行更为真实的了解,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中外合作大学拓宽了文化“走出去”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发展,智能手机的先进与普及,各类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全民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中国的每一次采风活动,每一次的文化学习,甚至是每一天的工作感受,外籍教师和留学生都会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上以文字或短视频的方式加以分享。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在中国生活的故事,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打开了一个新窗口。
温州肯恩大学生物系教授Toby Michelena来到温州,喜欢上了温州的母亲河——温瑞塘河,他不仅带领学生和教师科研团队研究温瑞塘河的治理,更将拍摄温瑞塘河的照片上传于自己的Facebook(脸书),获得了他远在美国的亲朋好友的无数点赞,大洋彼岸的人也通过他的自媒体平台,了解到温州的河流生态与城市生活。不同于主流媒体宣传的官方口径,在自媒体时代,这种普通人物视角讲述的故事,具有人间烟火气息,让人觉得更加亲切,同时在语言上甚至是讲述口吻和文化角度上,都与外国受众的接受程度相契合,所起到的宣传效果也更加显著。
中外合作大学促使文化“走出去”形式多样化
文化传播不一定要浓墨重彩,美食、娱乐、风景、生活细节等,只要它们所体现的内容足够优质,都能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中国大地上从不缺乏打动人心的好故事,而外籍教师、留学生的国际化基因与中国文化擦出的火花,衍生出的故事,为文化传播带来全新视野,为文化“走出去”带来更多形式。传统的文字传播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温州肯恩大学通过打造双语短视频、双语广播等多种形式,以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独特视角,把中国的山水人文呈现给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们。
温州肯恩大学在学生媒体与设计中心成立了文化传播部,创作了多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短视频,从满是老底子瓯味的长人馄饨到传承三代手工技艺的许大同毛笔店,短视频立足于温州本土文化,在网红云集的时代,将镜头对准那些藏在温州闹市中的百年老店,还请来学校人文学院的外籍教师Liam Duffy担任系列片的主角,结合时下新颖的“探店”方式进行拍摄,希望通过视频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Liam Duffy本身就热爱中国文化,且一直在学习汉语,他的外籍身份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和撞击,给视频带来了更多精彩。
中外合作大学进行文化“走出去”的有效策略
中外合作大学在推进文化“走出去”时,应采取融合策略,注重创新传播方式,探索中国文化深入人心的路径,积极承担起时代与国家赋予的使命,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利用校园大平台共建文化新融合
教学在校园开展,生活围绕校园进行,文化交流通过校园展开。中外合作大学应该利用好校园生活这个大平台,丰富外籍教师、留学生们体验中国故事的形式,让他们可以多领域、多渠道走进中国文化。在讲好中国故事前,一定要先了解什么是中国故事,中国故事不仅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故事和中国当代社会发展故事,还可以是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学习故事,中国故事应该常讲常新、与时俱进。
中外合作大学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走访,组织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前往名胜古迹,如温州肯恩大学网络与传播中心就带外籍教师考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泰顺廊桥,从而牵引出“廊桥出海”将泰顺廊桥复刻于美国肯恩大学校园的项目;可以举办文化体验活动,此前就有温州肯恩大学的外籍教师换上汉服,感受春日放纸鸢的乐趣,他们的汉服照不仅刷爆了朋友圈,更引来了无数国际友人对中国汉服的关注;还有具体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如温州肯恩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文森就与瑞安曹村达成合作,文森不仅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曹村进行规划,更通过视频向世界传递曹村的美。
将外籍教师、留学生、交换生发展成文化传播同盟军
正是有了校园这个平台,这些年,外籍教师和留学生与中国、中国人产生了情感纽带,进而潜移默化地成为文化传播的同盟军。他们既是中国故事的承载者和参与者,也是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和讲述者。他们拥有全球“朋友圈”,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具备较强的优势,能够达到一点传播、多点辐射的效果。
第一,中外合作大学可通过聘任外籍教师担任“文化传播官”的形式,给予他们被认可的官方身份,同时也可为他们组建文化传播团队,定制文化传播内容,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温州市海外传播中心就因温州渴望对外塑造城市形象、提升知名度的需求,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海外传播官”团队,其中有外籍人士80余人。温州肯恩大学网络文化传播中心则结合外籍教师特色打造多个“文化传播官”,每个传播官都有其个人特质和专业领域定位,围绕其人物形象再为其打造特色的文化传播产品,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也能形成区分增加传播记忆点。
第二,对留学生、交换生,中外合作大学可与时下热点相结合,针对更为年轻的海外受众,打造轻松、时尚、贴近生活的文化传播产品。比如温州肯恩大学为美国肯恩大学的交换生打造生活Vlog系列,通过他们的视角讲述的中国故事不仅真实客观,还可以利用同种文化同种语言的认同感来消除海外受众的抵触心理,从而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
让走出去的中外合作大学学生成为传播新力量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走向世界。作为中国教育国际化产物的中外合作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的毕业生大部分走向了世界各个知名高校进行深造。根据软科发布的《2019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排名》,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温州肯恩大学在内的5所中外合作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出国(境)留学的比率均高于67%。这些学生不仅具备流利的外语,而且接受过国际化教育,所以将他们纳入传播中国文化的行列再合适不过。
在美国肯恩大学校园里,每年的中国新年,温州肯恩大学的交换生都会策划举办中国年及有关中国文化展示的活动,包括了解中国春节知识、品尝中国春节传统美食、欣赏中国民族歌曲等,交换生和美国大学生、家长的亲密接触,让文化传播更为有效。此外,温州肯恩大学的学生还在国际高端会议和活动中频频亮相,如第23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青年营活动、联合国世界气候大会、第73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论坛等。他们登上世界舞台,在交流中展现出了自信大方的中国大学生风采,也传递出了中国青年的声音。
结合热点主动策划输出文化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在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中的共同诉求。李子柒的横空出世,使得短视频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阵地,中外合作大学也应该利用自己的国际资源与语言优势,积极策划,输出优质的中国文化。
2020年11月9日,温州肯恩大学网络文化传播中心联合温州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动策划推出《“外”眼看温州——与肯恩同行》双语系列片,每一集都有一位相关专业领域的温州肯恩大学外籍教师,分别探访中华进士第一村瑞安曹村、温州非遗艺术和温州人的母亲河——温瑞塘河,旨在对接温州肯恩大学的外籍教师与温州山水人文,用他们的专业和学识,向海内外展现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新面貌。视频通过微博、腾讯视频、YouTube、Facebook等海内外平台传播,上线一周,三集视频在新浪播放量累计达到120万次,累计阅读量约200万。其中的两件作品还获得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的一等奖和三等奖。
参考文献
[1]张朝意,冯刚.高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分析[J].对外传播,2015(05):59-61.
[2]王广生.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评估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基于北外实践的思考[J].对外传播,2017(06):44-46.
[3]宋丽丽.中外合作办学催化文化传播助力“一带一路”建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6):31-33.
[4]马芮.李子柒短视频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启示[J].西部广播电视,2020(15):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