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注重培养家庭风气,完善家庭教育,而优良家风也已经传承了数千年。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传统美德精神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培育优良家风、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人民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优良家风的传承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推动作用,它具有推波助澜、锦上添花之功效。所以,在继承和弘扬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时,以优良传统为核心的家风建设必不可少。培育优良家风,弘扬正气之风,从而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高度重视家风文化的培育,大力提倡好家风应当世代相传,把重视家风文化提升到新的高度。当下,随着社会各界思潮层出不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家庭风气已成为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正是培养优良家风的重要内容。优良家风建设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将家风建设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一起来,在培育优良家风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历代传承的家风家训得以延续,让具有丰富历史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家风及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家风是一个家族通过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道德准则、为人处世等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家庭风貌风气的总和。它代表着家庭的整体风范,是每一位家庭成员需要恪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操守,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因子,更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细胞。
家风的内涵
家风,又称门风,指一个家族中家庭成员整体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等,也指一个家族多年传承下来的传统道德风气。优良家风的内涵极其丰富,其核心是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引导每一位家庭成员崇德、向善,在拥有家国情怀的同时为家庭和社会作贡献。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都很重视家风的培育,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不论是封建时代的耕读为本、诗礼传家,还是当今社会中的爱国、守法、友善、诚信、勤俭、自强等美德,都在不断滋养着中国人民固有的家风。优良家风反映了一个家族的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美好品德与习惯,彰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特质,规范着中华儿女的道德行为,更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家风的基本特征
家风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时代性与传承性。家风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教育,它既存在于我国几千年来的古老文明之中,又存在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不管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优良家风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家风是端正个人行为作风、滋养社会风气的源泉。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新时代,培育优良家风已然成为祖国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同时,家风作为社会的折射,必然会体现出一定的时代色彩,对社会风气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正是家风所体现出来的时代性特征。
对于家风的传承性而言,优良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明。优良家风传承着无数英雄烈士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力量;传承着各族人民为建设新中国而披荆斩棘的精神气概;传承着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所以,我们更应该将这份优良的家风文化传承下去。传承优良家风要坚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对于祖辈留下来的家风文化,应深入挖掘、科学鉴别,既要保留其珍贵的文化,又要用辩证的眼光在扬弃中传承优良家风文化,实现家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家风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价值要义相互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人伦道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传统美德。培育良好的家庭风气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大力弘扬优良家风文化,推进家风建设,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拥有优良家风的人,在日常生活及行为习惯中整体素质会更高,会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优良家风中蕴含着诸多传统美德,在当今时代具有独特价值,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培育优良家风可以帮助整个社会稳定正气之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万千家庭,当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循序渐进地发展并实现良性循环的时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就会加快,从而更加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发展。历史和现实告诫我们,只有家风正,社会风气才会向上。一家之风决定了个人人生走向,而千千万万家庭之风则决定国家、民族、整个社会的走向。只有培育良好的家风,中华民族才有希望,人民幸福才能真正实现。
家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行为准则,是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要牢记在心中、践行于行动的品德要求。因此,培育优良家风要不断地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养料,找寻明确指引正确价值观的风向标。培育优良家风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民族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培育良好的家庭风气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家风培育的思想文化来源
近年来,我国着力推动提升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参照,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精髓,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指引了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方向,是培育优良家风的思想来源,是留给每位中华儿女的宝贵文化财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丰富的沉淀后而历久弥新,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万千同胞的家风思想。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把培育优良家风摆在正确位置,在培育家风文化的过程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良好的家风思想是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如果抛弃了传统而盲目进行家风教育,就等同于割弃了自身的精神命脉。
家风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培养优良家庭风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生动表达形式。而连接个人、社会以及国家领域的一个重要纽带就是“家”。优良家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一脉相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家风提供养料,二者水乳交融。良好的家风是维持当今社会稳定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美好社会的重要载体。家风的教育领域非常广泛,从文明礼仪到孝敬亲友,从行为习惯到伦理道德,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出其最真实的写照。宏观抽象的道德理论只有借助生动具体的微观载体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充分体现,并不断地展示其鲜活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抽象的,而家庭风气却是具体可实现的,正是因为有了家风这个载体的帮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得以更好地传承。
优良家风的培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向同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优良家风,都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血脉根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深厚的软实力。同时,家风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文化,其中包含的优良品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要素相契合。我国的家风文化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保障,既是中华民族历代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又是中华儿女一直以来谨记在心的道德伦理支撑。家风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包含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引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良家风的培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向同行,二者逐渐相融,它们的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具有一致性。新时代,我们要将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道德运用于滋养优良家庭风气的进程之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家风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体现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逐渐趋于多元化,各有特色的思想潮流相互碰撞,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遭受冲击。在当代,培育优良家风可以将中华传统美德植根于青少年的内心,并通过培养青少年的优良品德,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优良家风的培育下,青少年可以茁壮成长;拥有优良家风的家庭,势必会对社会产生推动作用,引领全社会道德风气。因此,要在家风的培育、建设与优化中,发挥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家风培育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路径
家风家训作为每个家庭成员在生活中需要遵守的日常行为标准和道德伦理规范,不但可以成为一条维护家庭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还可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有效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意识观念,如果脱离了实际行动或者只存在于表象,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培育优良家风,既能让中华儿女从小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能够将这种意识观念落实到家庭行动中去,从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弘扬我国极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践行到行动。在学生时代,学生可以从书本上学到许多知识,而在家庭之中,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来源于父母。只有父母、长辈以及亲友在家庭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保障;只有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风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并且由家风文化起带头作用,才能引领一个时代的思想潮流。
家风建设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容
家风的客观实践性极强,这是因为各家各户的传统不同,所以他们传承的家风文化也不相同,这使得每个家庭传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壮大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品质。从宏观角度上来讲,千万家庭都有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的价值追求;而在建设优良家风的过程中,我们又从家风建设的各种角度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家风文化是朴实无华的,其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善、美的象征。正如《弟子规》中所述:“父母呼,应勿缓”“兄道友,弟道恭”……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在优良家庭风气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但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明礼仪与道德廉耻,更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多姿多彩。
优良家风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环境氛围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家庭成员思想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代代相传的家风是我们延续美德的主要基石,优良家风的形成会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以优良家风内涵为基础。正如“孟母三迁”中的孟母,其对于优化家风环境有着执着追求,屡次搬迁住址,目的在于创造良好家庭风气,提升家风影响力。也由此,她培养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而孟子后来也在不断地向后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足以证明优良家风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它既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能引领道德风尚。通过改善家庭风气,丰富家风内涵,传承并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纯正则民风淳朴,民风淳朴则社会和谐。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在实际行动中不断优化家风,带动周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毅弘,戴歆馨.习近平新时代“好家风”论述:内涵、价值与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6):4-9.
[2]吴默闻.中华优良传统家风与新时代立德树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1):66-70.
[3]蔡红建.新时代更需要传承优良家风[J].人民论坛,2021(16):101-103.
[4]朱莉涛,陈延斌.以传统家训家风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重庆社会科学,2020(09):6-16.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G]//张震英,陈铭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3-13.
[6]张静,马超.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J].学术论坛,2017,40(04):150-155.
[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