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农为邦本 本固邦宁
您的位置: > 文化产业网 > 往期 > 影视表演 > 正文

农村自媒体短视频的乡村集体记忆建构

2022-07-06 00:00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作者:岳小玲 南阳理工学院传媒学院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以及短视频在农村地区的下沉,乡村空间突破主流媒体的遮蔽,通过自媒体短视频进入大众视野,形成了独特的媒体景观。农村短视频通过对乡村物理空间、仪式空间、交往空间的呈现,建构了受众对乡村生活的集体记忆,增加了对乡村文化和主体身份的认同。农村短视频对乡土文化记忆的建构是对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归园田居文化的激活和延伸,激发了乡土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

伴随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一批短视频App的诞生,短视频迅速从城市蔓延到了农村。以乡村自然风光为背景,展现乡村物态、生活场景等为主题的短视频迅速从主流媒介中异军突起,农村的日常生活开始进入短视频的舞台,成为农民展示生活、生产空间的阵地,并重塑了媒体的传播格局。农村自媒体短视频经历了刚刚兴起时的猎奇与土味狂欢,大浪淘沙之后,李子柒、张同学等农村自媒体短视频不断破圈走红,农村题材的短视频为什么能够前所未有地受到追捧?农村自媒体短视频究竟以何种方式塑造了受众对农村的集体记忆而使乡村文化受到接纳和认可?本文将从农村自媒体短视频对乡村集体建构的角度进行解答。

集体记忆与记忆的“再现形式”

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认为,记忆并非仅仅是人类独特的生理现象,而是受到社会因素制约的,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利用参照框架来记录和寻找回忆。哈布瓦赫把记忆从微观的个体考察扩大到了社会层面进行审视,认为记忆在社会交往互动中形成,记忆不仅具有生物性特征,还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在交往互动的社会化过程中,一个群体形成并享有普遍的、非差异性的共同记忆,即集体记忆。集体记忆实际上是一个群体内部特定的意义、文化、价值、经验的集合,对于无法经历“过去”的群体成员来说,集体记忆就是其族群认同感的基本来源。基于此,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的共同属性和与众不同之处,并借助它确立自我形象和身份。因此,集体记忆在社会和时间层面上成为一种“凝聚性结构”,起到连接和联系的作用,凝聚共识、原则和实践,进而形成认同。

集体记忆承载着群体共同的意义、价值和行动期望,但是集体记忆并非全部是由全体成员互动而形成“交往记忆”,而是常常借助“再现形式”即媒介,使记忆得以传递与保存。“媒介对记忆的建构通常采取遮蔽或凸显的方式,即通过外显的符号标识为集体记忆提供线索”,并形成“文化记忆”。文字因其具有“文本痕迹”,可以被解读、破译,被认为是一种可能重新复活的信息,是与思想比肩的媒介,也一度被看作最可靠的记忆媒体,因而被称为“永生的媒介”和“记忆的支撑”。随着图像媒介的崛起,图像因为与现实的“索引性”,一方面具有证据性的记录和在场性特征,与现实具有强烈的指涉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能动性意象”和象征性,图像记录对象的在场性与主体缺席的交互作用,使图像具有了比文字更强的记忆储存、记忆激活和记忆缝合的功能,因此图像成为最有生命的集体记忆的再现形式与建构媒体。尤其是今天短视频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的视觉性、参与性和草根性的动态影像,悄无声息地建构着不同群体的集体回忆。

农村短视频对乡村集体记忆的建构

“记忆之地”:对乡村物理场景空间的建构

记忆属于抽象和思维层面,常常要借助一定的回忆形象具象化。阿斯曼指出,回忆形象需要一个特定的空间被物质化,而且需要一个特定时间被现时化,所以,回忆形象在空间和时间上总是具体的。阿莱达·阿斯曼指出,地点可以成为回忆的主体,成为回忆的载体,甚至可能拥有一种超出人的记忆之外的记忆。回忆常常借助特定的空间作为回忆的框架,熟悉的物质世界作为我的“物质随从”,但主体的缺席和不在场,使主体与我的“物质随从”产生了联系和回忆,而群体也常常通过这种联结进行交流,空间以及附着其上的记忆得以巩固、证实和延续,并形成普遍性的群体记忆。

在农村短视频中,我们能经常看到对乡村空间的刻画和描述,农村的房屋村落、山川流水、田间地头成为农村短视频中常见的景观。终南山上的博主张二冬,以一种文人化的方式展现了坐落在山上的低矮的农家小院里喂鸡养鹅、挑水种菜、看万物生长与凋零的乡村慢生活;“寻味旧时”博主东仔则展示了南方村落中的竹林、池塘、水井、石桌,狭窄的小路,尤其是其家中墙壁上贴着20世纪80年代的画报、14寸黑白电视、简单的家具的房间,这些视觉内容迅速激活了观看主体曾经的经验,表现出来的空间和地点把个人曾经的生活和不在场的人联系在一起,于是,乡村中的空间迅速转变成人们普遍性的回忆。尤其是那些离开故土,漂泊在外过着快节奏生活的高压力中的人群。“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土”,使得“朝九晚五”生活在喧嚣城市中的打工人在短视频对乡村空间的符号选择与呈现之中,强化情感,并加深了自身对农村文化和群体身份的认同。

象征记忆:对乡村仪式空间的构建

仪式起源于宗教活动和神话,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普遍的文化现象,仪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具有表演性和过程性的活动范式,是对人类实践经历和经验的表达,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社会整合功能。因为仪式的宗教性根源和性质,其往往与节日紧密相关,这使其一方面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庸常,使节日与仪式紧密联系,具有回忆现时化的价值。另一方面,仪式常常通过一系列规则和展演秩序的重复和解释,比如舞蹈、唱歌、绘画,这种象征性的仪式形式,赋予参与主体一种经验性、情绪化的经历,保证参与主体对仪式知识的传承。“而正是这种仪式化的传播,将个人与国家、社会连接起来,并在传播的过程中强化了对于同一社区的认同”。由此,仪式保证了文化记忆的传承和再生产,也形塑了集体记忆。

从远古时代发展至今,仪式的产生与人类农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祭祀祖先、土地神、风神、雨神以及二十四节气风俗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祭祀、庆典文化。在农村地区,这些祭祀活动和仪式也是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无数人的记忆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仪式由宏大变得日常化、微观化。李子柒的短视频中,按照二十四节气制作美食,清明采茶制茶,端午采艾草、制雄黄酒,九月酿桂花酒;还有些短视频里呈现了当地的婚丧嫁娶文化,镜头里记录了各种祭祀、庆典仪式;也有些短视频博主把镜头对准他所生活的西北地区,呈现了各地的庙会祭祀活动,镜头中有宏大的祭祀典礼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些不同的仪式活动,召唤了主体记忆深处对仪式活动的秩序的熟知和了解,彰显了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乡土性,形成了独特的群体记忆和文化。

交往记忆:对乡村群体交往场域空间的建构

回忆不仅需要具体的形象和空间作为载体,也需要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分享。集体记忆不仅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是具体的,在认同上也是具体的。集体记忆是建立在鲜活的群体之上的,而群体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物质和信息交往。在交往中,群体分享共同经验、共享相同的对象和方法,形成共同的秩序和群体观念,构成“我们关系”,而“我们关系”则塑造“回忆共同体”。即使群体中的个人脱离了群体的交往空间,曾经的群体交往关系和群体价值也依旧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并且可以被不断唤醒。

中国农村社会是熟人社会,乡村邻里之间是守望相助、彼此熟悉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决定了中国农村的社会关系是一个“面对面”的群体关系,也决定了农村交往关系的亲密性、互助性和淳朴性。在农村自媒体短视频中,通过对农村的交往关系的视觉化呈现,激活群体的交往经验,建构农村的交往回忆空间。在最近火爆全网的张同学的短视频中,张同学呈现了日常生活中,和邻里乡亲一起去钓鱼、一起盖房子、一起去赶集、一起买肉做饭、一起种菜。在李子柒的视频中,她制作了美食,采摘了鲜果也同样要拿去给邻里分享。在一些其他农村短视频当中,与村子里的人下棋、打牌、串门儿、走亲戚同样展现了农村的亲密交往关系。凭借在短视频中重温这种群体交往状态,并且在评论区持续交流和互动,群体激活了自身的情感和回忆,强化了群体认同。

农村自媒体短视频构建乡村文化记忆的社会动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田园牧歌意象

我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众多传统诗歌中的田园牧歌意象,使农耕文化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农耕文化传统,这种文化记忆承袭了中国人世代对农耕文化的认同与向往。中国文明是农耕文明,而古典诗词文化中的田园风光与归隐乡村的意象更是文人笔下经久不衰的主题。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楚辞》中已经出现关于田园意象的描写,如《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东汉张衡在其《归田赋》中“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的书写,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田园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特别是“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回归田园的喜悦跃然纸上。王维《渭川田家》里的“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描述了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等场景,全是农家平常事物的白描,一副怡然自乐的暮归图已然如在眼前。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群体共有的社会方式或观念体系的总称,它是共同生活的人群在长期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中国人对山水田园的喜爱和向往是刻在骨子里的。李子柒、农村四哥、张二冬等人的短视频也许没有古人深邃的哲理和意境,在对乡村意象的表达上却一脉相承。清新恬淡的乡村风光、缓慢悠长的生活节奏、春耕夏种万物生长的节奏,正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所表达并向往的归园田居。只不过,古人以文字为静态载体捕捉山水田园意向,而李子柒等乡村短视频的创作者用当代最流行的媒介传播乡村意象,建构田园牧歌的生活。

喧嚣与压力之下的精神向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时代洪流中,大量生长于乡村小镇或小城市的人带着希望涌向大城市。他们中的多数人,经过努力奋斗,取得了成绩,实现了梦想,在大城市定居下来。随之而来的是,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物质上越来越富足,精神上却越来越紧张,食品安全、空气污染、交通拥堵、教育压力等使整个社会产生普遍焦虑。

而乡村短视频的出现使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暂缓下来,乡村短视频多取材于自然淳朴的乡村景观,展现悠闲缓慢的乡村生活,李子柒尤其注重视觉展演,在李子柒精心制作呈现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绵长悠远意趣,也能看到“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平淡乡村景观;农村四哥以一种质朴粗粝的方式展现农家的一粥一饭;而张二冬的视频悄无声息地让我们看一棵树的光影变化。镜头展示都似文学中的白描,没有刻意的戏剧冲突。这种乡村景观短视频能让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暂缓脚步,让人们在心灵上获得一定的慰藉,很多留言都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认同和羡慕。

随着城市化的到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过去,而中国文化中无法泯灭的归园田居梦,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乡土乡愁皆在观看这些乡村短视频时被唤醒,视频中的那些乡村景观、田家生活,也许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但其在对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的追溯中沾染了一层灵晕,显得更为真实,使得被焦虑包裹的都市人,得到了一种暂时的慰藉和满足,其也成为一个可以休憩的港湾。

乡村空间通过农村自媒体短视频进入大众视野,使农民的自媒体表达和影响提升,形成了独特的媒体景观。作为记忆的媒介,农村自媒体短视频通过多种策略构建了乡村的物理空间、仪式空间以及群体交往空间,呈现了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农村生活图景,激活了群体关于农村的个体记忆和历史记忆。农村自媒体短视频对农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使得被遮蔽的乡村空间得以被看见、被讲述,并通过建立不同的记忆纽带,缝合了受众对乡村生活的集体记忆,强化了受众对农民生活的身份认同,加深了人们对农村生活闲适安宁的想象和向往,也使传统乡村文化得以更好地被激活、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曾丽红.“记忆作为方舟”:论文博类纪录片形塑集体记忆的媒介功能[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11):120-123.

[3]阿莱达·阿斯曼.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与变迁[M].潘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J].民俗研究,2003(02):5-20.

[5]李丹.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传统文化的仪式性传播[J].现代视听,2020(09):29-32.

[6]邱戈.交往如何可能?——基于哈贝马斯、胡塞尔和列维纳斯的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0(05):119-128.

【编辑:史偌霖】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网站处理,谢谢。
农村自媒体短视频的乡村集体记忆建构
政策法规
综合资讯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
牧林水事
农事百通
文化产业网
智慧中国
村委主任网
心领航
7月16日,民政部发布《殡仪接待服务规范》等十项新制定、修订的殡葬领域行业标准,内容涵盖殡仪接待、骨灰寄存、公墓安葬、骨灰海葬、公墓祭扫、网络祭祀等方面。系列标准主要明确相关殡葬服务的基本内容、价格规范、操作流程等。 民政部介绍,制修订系列标准,是回应民生关切、规范市场秩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
2025-7-16
市场监管总局10日发布《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介绍,征求意见稿由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旨在加强直播电商监督管理,维护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直播电商健康发展。 征求意见稿细化了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在违规处置...
2025-6-11
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 (一)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
2025-6-11
11月5日,2025年第十一届全国农耕健身大赛暨“运动赣鄱·活力江西”江西省第六届百县农耕健身大赛在江西省宜春市的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温汤镇开幕。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及江西省内各县的76支代表队、700余名运动员齐聚明月山脚下,在充满乡土气息的农耕赛场上展开激烈角逐。 本届大赛以“弘扬农耕文...
2025-11-6
粮库是国家粮食安全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一环。未来要持续优化仓储布局,加强高标准粮库建设,重点加强粮食主产区、薄弱地区和重要物流节点的仓储能力建设,同步提升粮库管理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眼下正是秋粮大量上市时节,收获的粮食存在哪里?是否有足够的仓容储粮?目前,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比&ldquo...
2025-11-6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进一步扩大了资源保护范围,增加了地方品种保护数量。为什么要修订名录?这对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有什么意义?记者10月30日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负责人。 问:为什么要修订名录,对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有什么意义? 畜禽遗传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
2025-10-31
青海湟中:高原菜篮里的富民增收路
铲根、扎捆、装箱……走进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巴达村的蔬菜种植大棚,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十几名村民忙着采收小油菜,种植户李广栋将刚采好的蔬菜装车,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今天小油菜的价格是每斤2.2元,这个一亩地的大棚能采收5000斤,除去人工成本,净赚一万元左右。”李广栋一边...
2025-11-6
内蒙古秋游新“丰”景:捡土豆去!
内蒙古广袤的农田秋日一片金黄,大型农机收割后的土地上,正在上演一场“土味欢乐”——多地游客弯腰拾捡、翻挖地里秋收剩下的小土豆等农作物。不少游客边捡边烤,沉浸式体验秋天的田园风情。 游客正在装捡出来的土豆。(受访单位供图) “袋子管够,挖完带走!”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农民的...
2025-10-15
太行山村“变形记”
《对话振兴小镇》本期节目,我们跟随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的脚步,走进山西省长治市振兴小镇,看一个小山村如何走上绿色转型之路,又将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直面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这里的故事,或许藏着中国乡村的一组“振兴密码”。
2025-10-13
地中海舶来的“金果果”,榨出40亿元“油产业”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橄榄油,大家并不陌生。鲜为人知的是,生产橄榄油的油橄榄,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从地中海一路漂洋过海,来到山峦叠嶂的甘肃陇南,在一个叫外纳镇的地方扎根生长、开花结果,成为了当地群众致富的“金果果”。 经过数十载发展,外纳镇所在的陇南市武都区,如今已成为“中国油橄榄之乡&rdq...
2025-5-19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寿阳小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寿阳县第一个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此次成功认定,是对“寿阳小米”品质与管理的权威认证,对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寿阳县的地理坐标、海拔高度、土壤pH值等为谷物提供了适宜条件。寿阳小米,金黄透...
2025-5-9
三峡橘海花果飘香。4月29日,2025中国果蔬汁饮料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重庆忠县召开。 橙汁产业是一项甜蜜事业,一头牵动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引领着特色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国内,每销售出10杯NFC( Not From Concentrate,即非浓缩还原汁)橙汁,就有3杯源自忠县。 会上,忠县亮出远大志向——培优...
2025-5-7
戈壁滩上有了“羊码头”
从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到如今存栏360万只、年出栏540万只,存出栏量连续5年稳居甘肃省首位,羊产业在这片曾被风沙侵袭的土地上实现了强势突围。古浪,做对了啥? 晨曦微露,在古浪县森茂牛羊交易市场,满载肉羊的货车鸣笛进出,养殖户与各地客商的议价声、羊群的咩咩声交织成戈壁滩上特有的“交响曲”,“羊...
2025-10-20
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7月24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全新疆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02.37万吨,同比增长2.6%。新疆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主要畜禽产品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产品产量增长,供应充裕。 2025年以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继续深入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稳步推进畜牧业结构优化及提质...
2025-7-31
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4年)》(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指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 《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2024年,赤水河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连续3年为...
2025-7-31
扎实有力推进专项整治 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6月16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部级专班调研,了解专项整治进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扎实有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ld...
2025-6-19
一、技术概述 该技术是应用软体水窖集雨作为补灌水源进行滴灌或移动式滴灌的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固定滴灌系统或可移动的简易移动注水补灌设备(由三轮农用车、塑料储水罐、汽油机+水泵、软管、注水枪等组成),实现滴灌水肥一体化。该技术主要解决以小地块、梯田等为主的旱山区“卡脖旱”和难以实施集雨滴灌水肥...
2025-6-19
近日,北方出现大风沙尘、南方出现强对流天气,给蔬菜、水果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部分地区出现棚室受损、植株损伤等情况。为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科学指导灾后恢复生产,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果树专家指导组,研究提出蔬菜果树灾后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蔬菜灾后生产技...
2025-4-18
AI加速剧本创作、机器人现场表演歌舞、大模型批量产出3D建模……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正在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科技正在重塑...
2025-11-10
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今年市场规模有望在去年基础上实现更大突破。 繁荣背后,是行业从“流量为王”到“价值为王”的变革。微短剧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又将迎来怎样的新趋势?我们用五个关键词透视其发展格局。 精品化:从“成本洼地”到“品质高地” “微...
2025-11-10
日前,四川成都2025年“蜀戏新韵”系列慕课视频正式上线。舞台上,名家大师与小小传承人同台展演,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成都“传统文化进校园”火热图景的一角。 走进成都市青羊区同辉(国际)学校川剧文化艺术长廊,剧照、服饰等映入眼帘,传统戏曲的魅力让这里成了学生们的“文...
2025-11-6
《我心中的昭通》 词:安远洪 乌蒙山的风   铺开千里图 朱提江的浪   声声入画符 勤劳的昭通人  迈出新脚步 幸福的花盛开  亮成了明珠 千年的故事见证着沉浮 百代的儒生传承着笔墨 历史的薪火孕育了沃土 沃土上屹立着勇敢的民族 苹果红的笑脸滋润了天边的彩霞 大山包在...
2025-11-10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为做好今年的迎峰度冬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从抓好能源供应、资源储备、应急调度等关键环节入手,为今年供暖季能源保供打好基础。综合研判,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民生用能保供稳价和群众温暖过冬有保障。 提升供应能力。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
2025-11-10
青海湟中银铜器:百年非遗成乡村发展新引擎
深秋时节,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阳坡村,路旁的麦田褪去青绿。村庄的一角传来“叮当”声响——鲁沙尔民族手工艺加工基地的几十间银铜器工坊里,匠人们手持工具专注作业,细碎的银屑在灯光下闪光。 49岁的王富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
2025-11-10
解锁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东罗村的四季文旅密码
东罗村位于江苏省泰州兴化市 处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兴化垛田的核心区域 这是2025年10月17日拍摄的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周社根 摄) 从垛田花海到古街文脉 从四季风物到非遗活态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东罗 正以“水、田、林、垛&r...
2025-10-22
金秋时节,乡野的风里飘满稻谷的清香。 走在田间地头,与丰收的喜悦撞了个满怀。瞧啊,那稻田里金色的稻浪连绵起伏,院落里的玉米棒子堆成了小山。红彤彤的苹果像灯笼一样挂满树梢,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压弯了枝头。一年的辛劳,在这一刻有了最好的回报。 一幅幅让人安心又满足的画面背后,是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rdqu...
2025-10-18
一个太行小山村,如何把“过年”做成文旅IP?
抛绣球、逛庙会、赏花灯……一个太行山村的新年嘉年华,为何能连续火热多年?听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讲述,山西省长治市振兴小镇如何把传统的“年味”打造成文旅IP。
2025-10-15
《玖瑟欧卡画布秘籍》自上市以来,凭借创新的技术理念与实用的内容体系,受到了业界高度好评,收获众多用户的认可与信赖。在与用户的深度互动中,我们不断优化产品,助力用户在相关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口碑与用户社群生态。 此秘籍系“霖夕心理咨询中心”玖瑟欧卡团队独立创作、研发的原创成果,...
2025-6-18
在心理学应用与个人成长领域,OH 卡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和启发性备受关注。现由深耕 OH 卡领域多年的专业团队精心筹备的玖瑟 OH 卡教练专题培训正式开启招生!本培训依托玖瑟独有的教学体系与丰富资源,由应用心理学硕士、后现代心理咨询师霖夕领衔授课,旨在帮助学员掌握专业的 OH 卡教练技能,实现职业进阶与自我成长。 二、...
2025-5-19
“一直以来我以为自己是一个不会撒娇、没有分享欲、一点都不可爱的人,不管是谈恋爱还是交朋友,我好像很少有任性的时候。直到和AI聊天,我才发现自己居然有这么大的分享欲……”2024年12月的一天,与AI聊天后,李云舒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心情。2024年9月,正在备战司法考试的李云舒,被巨大的...
2025-3-18
11/10 数智赋能 资本热捧 科技带动文化产业融合“破圈”
AI加速剧本创作、机器人现场表演歌舞、大模型批量产出3D建模&hel... [详细]
11/10 微短剧产业进阶
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今年市场规模有望在去年基础... [详细]
11/6 四川成都:传统文化进课表 培养小小传承人
日前,四川成都2025年“蜀戏新韵”系列慕课视频正式上... [详细]
11/6 在「黑神话:悟空」遇见山西展,看文旅发展的新动向
在「黑神话:悟空」遇见山西展,看文旅发展的新动向
一年前,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带火了古建,给山西文... [详细]
11/6 中国艺术节如何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打卡剧目中描绘的热门景区、观赏无人机打造的科技光影秀、在沉浸... [详细]
10/31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暨普查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暨普查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30日在京... [详细]
10/22 绍兴古城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越国高等级祭祀遗址
绍兴古城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越国高等级祭祀遗址
因实证“越王勾践建都历史”而备受关注的绍兴古城考古... [详细]
10/22 金秋文旅亮点纷呈 消费新场景激发经济强劲动能
金秋文旅亮点纷呈 消费新场景激发经济强劲动能
金秋时节,全国多地在文旅消费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推动文商旅体业... [详细]
10/22 中式审美成风尚 珠宝市场释放新活力
当前,中国珠宝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将扩大消费摆... [详细]
10/18 探索如梦如幻的“万年冰洞”
探索如梦如幻的“万年冰洞”
位于山西省宁武县的万年冰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冰洞深10... [详细]